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转方式调结构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2-06 14:26:28

    转方式调结构

    2007年到2012年,青岛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5年。这5年我们顶住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青岛经济的“第一次”:服务业占GDP首次超工业,工业迈过万亿大关,中小企业上市热潮……梳理5年的成绩单,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抓住了这条主线,才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中,出色地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方式,调结构”作为近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被提出。“如何转,怎样调”摆在了青岛面前,尽管青岛有着不错的产业底子,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模式还不能适应能源、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市第十次党代会上,青岛明确了一条极具青岛特色的“转调”之路:“着眼于富民强市的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壮大……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5年过去,一个个经济指标顺利实现,见证了这条青岛特色“转调”之路的远见与成效。

    5年目标“超额”完成

    2007年,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总结了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青岛追求又快又好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再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经济方面:着眼于富民强市的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到201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3∶50∶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4万元和1万元。

    5年过去,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定下的经济发展目标全部 “超额”完成:5年中,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4000亿、5000亿、6000亿元三个台阶,预计达到6500亿元,人均超过1.1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倍,达到566亿元。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县域经济达到新水平,民营经济取得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口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

    毋庸置疑,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因为这5年,是全球经济波折动荡的5年。我们迎战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进入2012年,又要再次应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正是挑战不断、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愈发衬托出这份经济发展成绩单的含金量。

    正是因为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惟其如此,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 “第一次”,出色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民企谋求持续发展

    “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一个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要 “富民强市”,因此,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被确立为“转调”的生力军。5年来,青岛市民企有着卓越表现。海立美达、东软载波、赛轮股份、东方铁塔、恒顺电气5家企业成功上市;大量中小企业试水新兴产业领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传统企业开始加快自身调整和升级,尝试新商业模式探索。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在调结构!”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张琳说,多年来,我市产业经济领域,大企业表现出类拔萃,但小企业普遍差距较大,“跟不上队”,存在 “点高面低”的情况。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转型求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典型。尽管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中面临融资难、用工荒、成本高等难题,但民营经济仍具活力。从几年来青岛民企发展轨迹来看,“转方式,调结构”贯穿始终:由粗放到精细、由低端向高端、由制造向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改造,开拓出全新的市场空间。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设备专业生产企业,核心产品是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依托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公司实力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增长109%,目前已成功挂牌上市。“持续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东软载波负责人崔先生说,目前公司主要产品载波通信芯片虽集中应用于电力系统,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将不仅局限于电力行业,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家居行业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多年来,公司一直把科研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不断顺应市场需求研发升级产品。目前,该公司4代产品已经研发成功,4代产品可以兼容各个频点,通信模式兼容FSK、PSK,可以应用于家庭显示单元及相对简单的智能家电。今后,智能家居市场不但有海尔、海信这样的大企业,东软载波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也将在这个高科技的市场分一杯羹。

    在科技创新之外,商业模式创新也让多家民企实现了重大突破。不少企业在经过长期多元化探索之后,通过业务链条拓展实现了再增长,进入从“大”到“强”的加速发展轨道。青岛利客来集团在突出零售业传统主线的同时,创建酒店连锁品牌,扩大采购物流业,并涉足金融业和商业地产,2011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站稳一席之地,唯有不断创新。”市小企业协会会长范勤德认为,在政策层面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财税制度、政策、金融体制将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生存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大形势下,需要宏观的社会环境的改善,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服务业比重首超工业

    在一、二、三产业中,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这是近年来我市经济“转调”的一大方向。当下,我市正加速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011年,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工业,成为近年来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一大节点性“事件”。

    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服务业局综合协调处获悉,去年我市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比二产高出1.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服务业占比达到48%以上。这是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节点”。 稳扎稳打 扎实前行

    “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44.1%,此后比重一直增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介绍。到2011年,全市过亿元服务业企业已达647家,其中11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服务业企业成为占据我市半壁江山的市场主体。

    众所周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增加投资机会,同时又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绿色产业。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长期占比不高,2011年青岛服务业首超工业,显示出青岛这个工业大市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

    5年来,我市在金融、物流、旅游、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均取得重要突破。高新区“新三板”股改挂牌程序启动,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甩挂滚装航线开通,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获准开展。同时,我市还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级版权示范城市、国内首个韩元挂牌交易试点城市。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拥有6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2个市级集聚区、24个“十二五”重点建设集聚区。2011年,这些集聚区累计吸纳就业30万人,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

    现代服务业成功升级

    在服务业各板块中,总部经济、创业产业、金融服务业的突出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2010年,城阳区与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签署了总部基地项目开发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将在城阳区流亭街道投资建设和发展青岛总部基地项目。这一项目投资累计总额将达110亿元人民币,是近年来青岛总部经济集聚区的一个经典例子,也创造了一个投资纪录。

    去年竣工的华强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方特乐园则是我市创业产业的一个亮点之笔。该项目由华强集团打造,坐落于青岛市红岛,占地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以高科技为核心表现特色主题,融合动漫卡通、电影特技等国际时尚娱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创造出充满幻想和创意的神奇天地。在2011年国庆前投入运营的“方特梦幻王国”,给青岛增添了更多新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的魅力。现在多数区市都有在推进的创业产业项目,创意产业将在青岛迎来更大生机。记者了解到,青岛最早的创意产业园项目——创意100——也已经走过了5年发展之路。“目前,园区总入住率达98%,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比例达93%。”部门负责人宋先生说,截止到目前,创意100产业园为青岛市解决了3000人就业,每年创造产值达3亿元。“青岛创业产业方兴未艾。”发改委有关人士说,从创意100、中联创意广场以来,青岛在创意产业的起步一直在同类城市中领先。

    说到青岛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当属重要一极。青岛产业经济发展,尤其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保障,需要金融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几年来,金融企业在青岛加速聚集,快速成长,已经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每年一度,青岛都会发布一张“青岛企业100强”榜单。2011年12月8日,“2011青岛企业100强”榜单发布。百强当中,共有13家金融企业,其中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排名第6位,成为进入青岛企业100强前10位的唯一服务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我们与青岛产业企业共度风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业务得到飞速发展。”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刘强告诉记者,中行山东分行这几年的长足发展,与在金融危机中“转危为机”,坚持支持小企业有关。目前,该行不但进入了青岛10强企业,在省级分行中也排名全国第二,“这与青岛经济发展势头密不可分”。

    “在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服务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提升。”青岛企业家协会负责人如此点评榜单。

    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75个,总投资206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00亿元。“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工业10个百分点,为“十二五”服务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岛城医疗5年形成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