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基层党建品牌放光彩 科技反腐让权力透明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2-10 09:25:37

  2011年夏天,一部反映基层党建故事和成果的电影《天天我都在》在全国放映,影片主人公现实原型四方区海琴社区党委书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夏玉波和她创办的“365党员工作室”闻名大江南北。现实中夏玉波和她的“365党员工作室”同影片讲述的共产党员柳秋霞一样,一年365天不辞劳苦为民办事,在社区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同时也为在全国叫响青岛基层党建品牌做出了贡献。

  夏玉波和“365党员工作室”是青岛党的建设情系民生、通过引入品牌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体现。五年来,市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使全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青岛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建

  “岛城先锋”品牌放光彩

  创先争优活动在我市各行业各领域深入开展 党建品牌成生产力

  同海琴社区的居民都认识夏玉波一样,在市北区台东街道步行街社区提起“周大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在大家心中,她是热心、公平的社区调解员,她是闲不住的楼组长,她还是乐观向上的抗癌明星。63岁的周珍香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在查出乳腺癌后,她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选择继续当楼长管“闲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人。2009年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她成立了“周大姐调解室”,已成功化解了100余起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无论是夏玉波创办的“365党员工作室”,还是周珍香成立的“周大姐调解室”,都悬挂着一块“岛城先锋”的铭牌。

  从2010年4月开始,我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创建“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为载体,在全市3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64万多名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一个追求先进、崇尚优秀的热潮在全市蓬勃兴起。

  品牌理念植入党建

  根据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借鉴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我市在全国首创性地将品牌理念植入党建领域,着力打造“1+8+X”的党建品牌体系,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1”就是将创建“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作为全市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总抓手、总载体,组织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创建 “岛城先锋”党建品牌。“8”就是立足行业实际,针对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高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八大领域和行业的特点,分类提出争做带头致富、促进和谐、创业立功、服务群众、科教兴市、爱岗敬业等8类岛城先锋。“X”就是各级党组织以 “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为统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培育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目前,全市涌现出“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党情传四海”、“党情暖民心”、“振超效率”和“吴岱华先锋岗”等一大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党建品牌,形成了“一条主线穿、各自放异彩”的创建局面,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赢,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在各个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出生产力、出战斗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全市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市委发出的“岛城先锋进社会、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号召,亮身份、作承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市各级先后选派2万余名干部担任民生联络员、社区指导员,为群众办各类实事6万余项。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适应农村产业发展方向,我市探索建立“强村+弱村”、“强企+弱村”的联合型党组织375个、“支部+协会”的拉动型党组织297个、中心社区服务型党组织87个,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

  为适应城市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新要求,我市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党委160个、党支部1535个、党小组4849个和商圈网格支部12个、“夕阳红”等各类特色党支部315个,基本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全覆盖。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运转保障机制,妥善解决基层组织活动经费,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划拨的社区工作专项经费标准达到每年每百户居民6000元,市、区两级财政共达到每年每百户12000元;投入3000多万元,对392个不达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新修建,目前全市5455个村庄已全部建立了90平方米以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关键词:党建教育宣传

  首创“不下课的教室”

  我市开办党建电视频道推动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春节,家住南京路的王洪芳将党建电视频道从大年除夕到正月初七播放的《才智访谈》,一集不落,全部看完。“访谈的都是咱青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他们深入浅出地将本行业自己研究的成果介绍出来,真是让我开了眼。”王洪芳说,因为青岛的党建频道,让他今年春节过了一个十足丰厚的文化年。“对于党建频道,我刚开始还以为仅仅是一台单纯给党员开办的电视频道呢,没想到还有众多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不仅是党员,如今连众多群众也爱看的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正式开播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现在已经成了我市宣传党建工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建教育大平台。

  党建宣传力求创新

  近年来,市委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依托有线数字电视网络,采用开路模式开办了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搭建了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新的载体平台,覆盖了全市240万有线电视用户、760万人。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尚属首创。

  建成开通青岛党建电视频道,是一个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过程。2006年,市委组织部指导平度市为推进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入户工作,率先开办了县级党建电视频道,打造了“炕头上的远程教育”工作服务品牌,扩大了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指导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四个县级市分别建成开通了党建电视频道、党建数字电视点播频道和互联网党建图文频道。在深入总结5个县级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青岛市委研究决定在青岛电视台开办党建电视频道。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建,2010年12月28日,青岛党建电视频道建成并开始试播,2011年4月23日正式开播。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晓兵出席开播仪式。2011年7月27日至28日,全省运用电视频道(栏目)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观摩座谈会在青岛召开,省委组织部对青岛市委创新开办党建电视频道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节目突出党性和公益性

  据介绍,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突出党性特色和公益性质,科学设置频道栏目内容。节目设置以宣传党建工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突出党性特色和公益性质,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播出18个小时,期间不播放任何商业广告。根据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电视传媒的特点,相继推出了14个专题电视栏目,内容涵盖党建新闻、专题报道、历史纪录片、经典红色歌曲等多个方面。其中,日播党建新闻栏目《党建播报》、专题栏目《党建视线》和周播党建综合栏目《岛城先锋》、《才智访谈》以及《党建大讲堂》《瞬间》为自制栏目,宣传报道内容主要包括最新中央和省、市委政策解读,全市党建工作动态,各级党组织先进经验,优秀先模人物典型事迹等。除上述四档自办栏目外,还有以引进的纪录片、专题片为主的《记忆》,介绍经典老歌的《红歌汇》、《党建专题》、《致富经》、《法制编辑部》、《新华纵横》、《感动中国100人物志》、《经典剧场》等栏目。

  通过定期举办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等专题讲座,播报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送技术、送致富经验,讲述法制故事,唱响经典红歌,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方式由点到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让党员干部群众能够参与其中自我教育、融入其中自我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作用。一位农村老党员在看了《致富经》后说:“通过这个频道,坐在热炕头上就能学技术,很方便很快捷。”有的党员还形象地把青岛党建电视频道称为“不下课的教室”。

  ■关键词:党风廉政

  科技反腐让权力透明

  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反腐倡廉方针,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改革创新这个主题,积极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市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特别是在科技防腐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的充分肯定。

  以电子政务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近年来,我市所进行的上述一系列创新,成为近年来中国在反腐领域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全面提升“技术含量”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监督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蓝皮书”调研组赴青岛课题组就专门对我市的“科技反腐”创新进行了调研。

  “制度是根高压线,就是经常不带电”。这是老百姓面对一些部门配置权力资源和权力流程出现的不科学、不透明、不规范、不标准的“四不”现象而表现出的一种无奈宣泄。

  为了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同时破解部门监督分割的信息孤岛难题,把单个监督变成整体监督,提高效率,我市推进反腐倡廉信息化建设,搭建全市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对行政部门权力流程进行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再造,先后经过4次大规模的行政权力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1263项减至109项;全市实施行政处罚基准制度,对4379项行政处罚事项的裁量标准进行细化拆分。

  据统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运行以来,共监控业务60余万件,自动发出预警纠错信号360余次,有效解决了个别部门超时办理、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审批平均提速65%,群众满意率达98.6%。促进了权力运行更加刚性严格,将权力运行的有关制度规定固化在网络程序中,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解决了过去不按规则办事、乱办事的问题。促进了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和监督更加有效,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预防前推,使权力运行全过程网上留痕,可追踪、可追溯,大大增强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关键词:民主政治

  参政途径宽市民笑开颜

  五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新形式 拓宽政民互动平台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水压不足,让崂山区采菊苑数百户居民吃水“闹心”。2011年6月,市政公用局相关负责人做客由市政府纠风办、市监察局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民生在线”网络访谈栏目,收到采菊苑4号楼用户反映水压低的信息,安排海润自来水集团公司第一时间落实处理,将水压不足问题彻底解决。“汇民智,达民意,系民生”仅去年一年时间,民生在线上线单位在网谈后集中落实办理了近1万个问题。

  “民生在线”是五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新形式,拓宽政民互动平台之一。除此之外,电话民意调查、行风在线等活动和平台也在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年来,我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011年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就浮山绿化管理和生态保护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询问。这是我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会上,五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询问。“专题询问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有益探索,符合法律,切合民意。”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把专题询问这一新的监督形式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地方立法特色突出,人大监督成效显著,重大事项决定及时有力,选举任免工作规范有序,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充分,使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落到实处,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加快民主法制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9年9月21日,市政协第九次常委会议上,首次出现了一排“市民旁听席”,16位市民成为政协常委会议开放式议政的第一批历史见证人。“百姓的面孔增多了,政协的会议更实了!”此举获得旁听市民代表的一致好评。

  市政协坚持科学务实,履职为民,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留下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组织调查研究46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198份,许多意见建议被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提案3581件,反映社情民意1383条,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组织委员开展212次视察活动,起到了民主监督、促进发展等作用。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的“三民”活动,每年邀请1万名市民代表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现场评议。这是我市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一次探索。活动中,56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向市民述职,市民代表现场无记名填写测评票。

  “‘三民’活动彰显了我市推进民主、重视民意的工作态度。”青岛25中教师王林认为,我市的民主进程又跨越了一大步。(本版撰稿 记者 刘延青)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迈向更加宜居幸福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