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馆的灯光明暗交错,打出一片奇异的影子。经过半小时的等待,张先生姗姗来迟。“不好意思,去赶了场商场特卖会。 ”他对记者解释。 张先生,外资汽配公司售后主管。 70后的他平时从不参与“血拼”这种热闹。 “还不是为了稍减回家 ‘人情礼’的成本吗? ”打开几个环保袋,塞满衣服、鞋帽和一些小家电。 明天他就要拎着价值7000元的大包小包踏上归乡路,按照折前价计算,礼品支出至少要多3000元。 “年终奖1万,‘过节费’3万元”是他入不敷出的真实写照。 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上广等六大城市人群过年回家的调查显示,近7成受访者“为春节回家而烦恼”。记者调查发现,观念差异令不同年龄层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60后 返乡成本最高 感言:老家比较熟的亲戚小孩有15个,每人给800元,就是12000元 李先生是一家纸媒资深记者,凭着敏锐的投资嗅觉和圈内打拼,事业已积累了不小成绩。作为家庭观念相当浓重的60后代表,尽管早已在上海成家扎根,回乡过年仍是其唯一选择。 不过,晒起“过节费”的账单,李先生充满“回不起家”的无奈。 “光是交通费就是好几千元,一家人飞机回去,到省城的路费是3600元,转车回乡下的车费要600元。”李先生的家乡所在地距离上海不到1000公里,交通费的支出还不算最大,“我能找到最便宜的机票是9折,但起飞时间很尴尬,最后只能买全价票。 ” “过年费”的大头还是各种“人情礼”。仅是带回家乡的礼物,就得5000元。 “父母年迈多病,母亲去年还做了癌症手术,孝敬父母的钱是1.5万元。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兄弟姐妹三人,每家各有一个子女,也就是3个“小辈”。“每个孩子给1000元压岁钱,共3000元,另外还有父母辈分的亲戚,包括姑舅叔姨的往来大概要4000元左右。 ”李先生说,他回家乡过年的成本接近4万元。 在公务员朱女士看来,李先生的“小辈”不多,“人情”支出还算少。 “平时父母和许多亲戚往来都很频繁,我又是‘新上海人’,回家总要挣个面子嘛,我算了算,老家比较熟的亲戚小孩就有15个,每个人给800元,就是12000元。 ”记者注意到,尽管60后返乡族大多相对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因为童年就有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传统观念又比较重,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直系和旁系的小辈最多,返乡成本也是最高的。 对于某建筑公司老总瞿先生来说,还没有回到老家,他的“人情礼”就已耗资甚巨。去年12月底,他陆续宴请一些客户,在饭桌上谈定收回应收账款的事情,好给员工发工资,这笔开销已经好几万,“到了1月,主要是为了顺利接下新单,我又挨家挨户拜访客户,送补品、送名酒少不了。 ” 虽然 “人情礼”还起来不轻松,但离乡十几年的瞿先生还是坚持回家过年。 “亲戚都知道我在上海过得不错,过年正是回报他们的机会,现在很多人都在淡化过年观念,在我记忆里,过年还是要挂灯笼、写红联、准备利是包,回家过年就是找回这种感觉。” 70后 对物价最敏感 感言:两张动车票要1000元,但自驾油费加上过路费,再扣除同乡给的拼车费,可省一半钱 与60后返乡族相比,不少70后也沿袭了春节重要的传统观念,过一个体体面面的大年同样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缺少60后相对扎实的经济基础,孩子又都还离“出道”甚远的70后,明显对物价更敏感,只能为省钱使出浑身解数。 年货、烟酒、各式礼物……昨天下午,将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后,许女士才安心地合上车盖。与往年坐火车回家不同,今年她将提前和丈夫自驾回家,顺路还捎带了几个同乡,算是拼车,“我们算过账,两张动车票加在一起要1000元,自驾油费加上过路费,再扣除同乡给我们的拼车费,可以省掉一半。 ” 在许女士晒出的账单里,孝敬退休父母的钱和亲戚间的人情往来同样不能少。 “还没读书的儿子一直是父母在老家带着,我准备了1万元的大红包,小孩子的压岁钱行情也是年年高,200元以下拿不出手了。 ” 和60后不同的是,许女士的账单中还包含置办新行头的费用。为了走亲访友时更容光焕发,她选择烫头发美容美甲全套消费,花费1000元左右。去商场给家人买新衣服时,她和许多70后一样,秉持“非打折不买”的原则。 精打细算后,许女士将过年费控制在2万元左右,她和丈夫的年终奖加起来勉强可以承受。她坦言,为了省钱,他们争取双方父母的理解,每年轮流,一年只去一方的老家过年,另一边则是电话拜年,不用送红包和礼物。“曾有一年假期较长,我们也尝试过两头跑,先不说舟车劳顿,各种开销也实在是吃不消。 ” 据记者了解,70后返乡族大多上有退休的父母,下有尚未成年的小孩,经济压力相对最大。但从精神上溯源,出生于物质还较贫乏年代的他们,家庭观念很重,所以大多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减少过年开支。 “70后算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代人,经历过层次分明的社会变迁,本质上特别追求安全感,可安全感包括经济上的充实,也包括精神上有所寄托,回乡过年就要平衡这两种安全感,想着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就是一种努力。 ”作为高校中文系副教授,1977年出生的徐老师对记者这样说。 80后 态度最潇洒 感言:如果春节回家就是找压力,还不如窝在上海抱团取暖 自称“糯米香”的小楚是85后,现在是法国一家厨具公司的人事部职员,今年是毕业后的第三个新年。她的一句话道出许多80后心声:如果春节回家就是找压力,还不如窝在上海抱团取暖。事实上,她已经集结不少朋友,打算在上海过一个无忧无虑、舒舒坦坦的快乐年。 “之前公司发了5000元年终奖,我给爸妈寄了2000元,尽一份心,给姐姐的小孩买了一件羽绒服,其他的亲戚就顾不上了。 ” 小邱今年7月刚组建家庭,上个月发现家里马上就要增加一个“小龙人”,即将初为人父的小邱每个月还有6000元还贷压力,占到夫妻月收入总和的60%以上。 “来年还要拼命赚奶粉钱,过年就化繁为简吧,双方父母也都理解。”在他看来,想要与家人团聚不一定非得凑过年这个热闹。 不少受访80后都表示,过年就是一次家庭成员的大联欢,不应被赋予任何攀比的色彩。更有不少人提到自己以往的返乡经历时,强调“压力过大”,由此“恐归族”悄然壮大。即使是返乡的80后,“礼轻情重”备受推崇。 “不光是省钱,这也是一个观念问题,过年是过给别人看的还是为自己过的?送礼固然代表诚意,但完全不必要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打肿脸充胖子。 ”工龄5年,在张江园区一家保险公司做IT服务的涂先生对记者说。(记者 劳佳迪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