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春运最挤线路:1节车厢走15分钟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1-16 07:55:33

体验春运最挤线路:1节车厢走15分钟 下车感觉地晃

    2012年1月12日16时42分,记者踏上了从青岛发往成都的K208次列车,感受春运“最拥挤”线路。1月14日8时45分,经过40个小时的旅程,记者抵达了终点站——成都火车站。

    2688公里的旅程中,刚到高密时一个人坐仨座 ;列车到淄博,列车已经满员;抵达济南后,想在车厢内走动已经比较困难,连餐车都坐满了人。列车到达南阳时,旅客人数达到最高峰,列车超员60%以上,车厢内人挤人,记者想上趟厕所,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用了15分钟,每走一步都像是“排地雷”一样。

    A 到济南站时餐车都坐满了人

    刚到淄博站已经满员

    1月12日 16时42分记者踏上青岛到成都的K208次列车后,车上的旅客并不多,K208次列车从14号到19号车厢是硬座车厢。列车的第二站是高密车站,上车的旅客也很少,车上还有不少空座,记者一个人就占了一排,躺在仨座位上睡觉都行。记者翘起了二郎腿,心里很疑惑,传说中的“最拥堵”列车竟是这样?

    不过,19时左右,列车到达了潍坊车站后,记者就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车门一开,旅客蜂拥进入车厢,却没有一名旅客在潍坊站下车。从青岛站上车的旅客中大多数是回川的大学生,不过潍坊站往后,旅客的主力军就变成了农民工。

    20时04分,列车从淄博车站开出时 ,记者就再也享受不到一人坐仨座的待遇了。相反,本来只能坐三个人的座位却挤进了四个人。一位大娘从淄博站上车,带的行李也不少,记者所坐的一排座位的旅客就朝里面挤了挤,给大娘留了块地方。

    不过,这时候过道还不算拥挤,记者沿6节硬座车厢走了一圈发现,青岛到淄博刚走了全程的十分之一,列车已经满员,每节车厢都有十余位买无座票的旅客站在车厢的连接处。

    餐车里也坐满了人

    济南车站上车的人最多,记者注意到,大批的旅客从进站通道像潮水一样拥进来,学生和农民工都很多,还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等到列车从济南车站开出时 ,硬座车厢里的座位已经全部坐满,过道也站满了人。车厢里越来越拥挤,记者的座位也是越来越小。

    由于所在的车厢跟餐车相邻,车厢这么挤,记者就准备去餐车里看看,人少的话就可以在餐车里呆一晚。不过,等记者一点一点地挪到餐车中,才发现餐车中竟然也已经坐满了旅客。

    餐车里的服务员告诉记者,餐车可以提供夜宵,28元一位,给每位旅客发放一个食品礼包,而旅客则可以在餐车中坐着休息会儿,从晚上9点半待到第二天早晨6点。许先生从济南上车,他告诉记者,自己没买到带号的硬座票,所以一上车就直奔餐车而来。“掏28块钱买个舒服。”他对记者解释说,“餐车里空气比车厢里好多了,还有免费的茶水,现在车厢还能走,等再过会人多了,车厢里站着的人就要受罪了。”许先生还说,自己到成都才下车 。“明天晚上我还交上28块钱,继续住餐车。”记者注意到,这时仅仅21时36分,但是餐车却已经全部满员,记者无奈只得返回车厢。

    这时的车厢里很热闹,不时能听见打牌的吆喝声,还有几位大学生围坐在一起看起了电影。车厢中的旅客大多还没有睡意。

    B 旅客最多时,一节车厢要走15分钟

    粗心姑娘差点回不了家

    枣庄西站上车的旅客不多,刘娟就是其中之一。一张枣庄西到成都的硬座车票票价是231元,刘娟花了整整两倍的价格,却反而很高兴,这是为啥?

    13日晚间,人稍微减少了一些,记者走过去和刘娟聊了起来,看了她的车票后,记者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买的车票是1月12日发车,而现在已经是1月13日凌晨。刘娟说,她在菏泽打工,老家在四川省内江市,山东发往四川的火车仅K208次一趟,所以她前几天就着手买票。“我本来想买13日或 14日的票,但都卖完了,我看就 12日还有无座票,就在代售点买了。”拿到票后,刘娟并没有在意,1月12日下午才从菏泽赶来枣庄,结果检票进站时傻了眼。“检票的告诉我说这车票作废了,我仔细看看才明白过来,这车应该昨天来坐的。”刘娟的话语中满是懊恼,“这票要是废了,我今年估计就回不了家了,我去求车站的工作人员帮忙,看能不能让我上车补张票,后来车站的人带我跟列车长说了说,列车长同意了。”最终,刘娟花钱补了张枣庄西到成都的站票,“能回家就好,以后长个记性。”刘娟说。

    洗漱池被行李“霸占”了

    行至徐州车站,又有一大群旅客拥进列车。这时的车厢里已经拥挤不堪,过道里也挤满了旅客,还有人带了马扎,在过道里抢下“一席之地”,车厢连接处更是旅客“爆棚”。记者这时候想上趟厕所,但是朝前迈了几步就发现很困难。购买站票的旅客大多挤在过道上,记者注意到,前方还有不少人坐在马扎上睡着了,想去厕所的话只能把他们一个一个叫醒。最终记者决定返回座位,等到有人去厕所时就跟在后面走。

    人一多,行李架也明显吃紧。旅客的行李放不下了咋办?记者发现,车厢两头的洗漱池和乘务室旁边的区域已经被旅客大包小包的行李所“占领”,洗漱池边的行李一直堆到了火车天花板上,仅露出了洗漱池上的镜子一角,有些没座的旅客直接就靠在“行李山”上睡觉。

    车厢里的异味也越来越浓,令人闻起来很不舒服。记者起身看了看,四周有几名旅客把鞋子脱掉了,脚上穿着袜子直接踩在地面上,沉沉地就睡了过去。

    装修工背着空油漆桶回家

    早晨7时 ,列车到达巩义站 ,记者又遇见了正在巡视的成都车队书记姜兆蓓。而此时,乘客张师傅则背了个挎包,拎着两个大箱子上车。他买的是从巩义到南阳的短途车票,有座。找到座位后,张师傅把两个箱子放在过道上,拿自己的挎包压在上面,箱子里的东西显得很贵重。

    “这里面装的是啥宝贝啊?”“馒头。”张师傅笑着说,旁边的旅客也跟着笑了起来。“巩义的大馒头好吃,我来这边办事,专门买两箱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过年也不需要再买馒头了。”

    张师傅的行李很“另类”,济南站上车的装修工人孙得发的行李同样让记者动容。他带了一个小推车上车,一直站在车厢的连接处,小推车上只有一个大包和两个空的乳胶漆桶。孙得发说,包里装了两床被子,来年开春回去干活时,天就暖和了,被子用不着,带回去留给家里人。“这桶是干装修用完的,放家里装点东西。”老孙说,他到南阳下车,不过时间太紧了,没来得及给家里人再买东西。

    南阳站旅客超员六成

    列车还没到南阳站 ,车厢内不少旅客已经收拾行李提前准备下车。下车的人虽然不少,上车的人却更多,南阳车站站台上黑压压的一片。等到列车从南阳站开出,,车厢内比刚才更加拥挤了。列车长杨斌巡视时告诉记者,南阳站虽然有 80多名旅客下车,但是上车的旅客却多达150余人,现在旅客的人数已经是最高峰了,超员60%以上。

    坐在这样的车厢中,记者感觉很不好受。车厢非常闷热,异味也越来越浓。记者想到车厢另一头去打点水,却发现目前的车厢过道已经“举步维艰”。人挤人不说,不少旅客还搬了马扎、小板凳等坐在地上,有人坐着就睡着了。记者要过去,必须跟这些旅客一个个打招呼,麻烦他们“借下光”,挪挪身子让条道,记者才能过去。在这样拥挤的过道中走动,想找个地方落脚也很困难,因为一不小心就要踩到别人。所以,记者的每一步走出去都像是“排地雷”一样,脚伸出去确定下面没有其他人的脚才敢放下去。就这样,二十余米的一节车厢,记者足足用了15分钟才走完。

    C 到安康站时,感觉快散架了

    三小时连钻230余个山洞

    驶出河南省后,列车进入湖北省境内,记者注意到,从南阳站往后,虽然车厢依旧拥挤,但旅客人数并没有增加太多 ,襄阳、十堰等几个大站,上车和下车的旅客基本持平。

    而当列车刚刚从十堰站开出,记者发现天突然间“黑了”,过了几十秒钟才恢复正常。原来列车进入隧道了。十堰的下一站是陕西省的安康,期间列车需要运行3个多小时,而在这三个多小时里,记者感觉一会“天黑”,一会“天亮”。列车往往刚刚驶出一个山洞,隔个十到二十秒钟又进入另外一个山洞,山洞的距离长短不一,有些列车十秒钟就能通过,而最长的山洞一直跑了近十分钟。列车的乘务员告诉记者,从十堰到安康,一路上共有230余个山洞。

    对于旅客来说,列车钻山洞虽然新鲜,却挺不方便的,因为手机在这一区间中基本没有信号。而且山洞里噪音比较大,三个小时里记者的耳朵一直在嗡嗡地响,常出现耳鸣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钻山洞时列车里的穿堂风很大,空气流通比较好,车厢里的空气状况就会逐渐变好,也没有很大的异味。

    到安康时浑身快散架了

    1月13日18时40分,列车到达安康车站,钻山洞告一段落。而此时,记者已经在列车上过了近26个小时,浑身好像散架了。其他旅客的脸上也都写着疲惫。孟伟是在青岛干活的弱电工人,他跟记者叫苦说,“我的屁股都坐痛了。”他说,自己的车票是老板帮买的,还好买到了张有座的车票,不然这趟回家路就得受罪了。不过孟伟还比较乐观,“再咬咬牙,撑一个夜就到成都了。”

    这时正是吃晚饭的时间,餐车的工作人员装上盒饭,推着小推车开始各个车厢供应。小推车所到之处,不少买站票的旅客拿着小马扎或者小板凳起身,给小推车让道。“车厢都没法走了,还送啥啊?”没有座的旅客也都附和着。

    “大家配合一下,麻烦让个道吧。”推着小车的餐车服务员也很无奈,“你说说,要是我们不送盒饭吧,现在车上这么挤,有的旅客想吃饭了也挤不到餐车去,总不能让旅客饿着肚子吧。前边的旅客,麻烦让个道吧……”

    在车厢里,泡面无疑是最受旅客欢迎的食品。在烟台干活的侯先生就说,自己和工友一块从青岛上车,坐车回成都,上车之前一共买了8盒泡面。“泡面便宜,不过吃了这么多也真是受不了了,”侯先生他们目前为止已经吃掉了6碗,“最后两盒等到特别饿的时候再吃吧。”

    从济南站上车的李丰一上车就抢占了风挡的位置,他说自己一顿饭都还没吃。“走得急,忘买东西了,现在还不算很饿,顶不住了再问服务员买点面包吧。”李丰还说,自己也不敢轻易走动,“万一我走了,这位置被人占了咋办啊?我水都没怎么喝,怕上厕所。”

    D 历经40小时,终于到站了

    座底冒出一双脚

    23时许,列车驶出汉中车站,即将进入四川省,还有8个多小时,这趟列车就将抵达终点站成都,不过车厢内的乘客还是很多,过道上挤满了人。此时车厢内的旅客或趴在桌子上,或靠在座位,大多都已熟睡。

    当记者走到车厢中部时,一个硬座座位的底部突然伸出了一双脚!座位下竟然睡了一位旅客。大约半个多小时以后,记者注意到,这位旅客终于从座位下钻了出来,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从桌子上拿了瓶水喝了两口,又准备回去睡。他告诉记者,自己名叫曲别而哲(音),是彝族人,从青岛上车,一直坐到成都去。“我没座,站了这么久了也没睡觉。”曲别而哲的普通话还有些生硬,“晚上太累了,真是撑不住了,车厢里也就座位底下还有点地方,我就去睡一夜算了。”跟记者简单聊了几句,他又钻回了下面继续睡觉。

    去成都置办年货

    1月14日早晨7时许,记者一觉醒来,列车即将抵达德阳车站。德阳站下车的乘客很多,不过令记者奇怪的是,从德阳上车的乘客比下车的人还多。短途客流突然旺盛,这是为啥?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位从德阳以及绵阳车站上车的乘客。苟金蓉和她的姐姐从德阳上车,她说,快过年了正好赶上周六,就想来成都购物。“德阳离成都这么近,坐火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平时我就经常过来。”苟金蓉说,“买完东西晚上还能坐这趟车回去,挺方便。”毕欣是从绵阳上车的旅客,她告诉记者,她是专程去成都置办年货的。

    还有旅客是去成都倒车回家的。冯小红老家在安徽,她也是从绵阳上车。“我平时就在绵阳工作,过年要回家了,成都东西全,在这儿给家里人买点年货直接坐车回去。”

    累,并快乐着

    列车刚刚驶出德阳车站,记者所在的车厢里的旅客就有些“坐不住”了。弱电工人孟伟虽然说“屁股坐痛了”,这时也早早地就起身,开始准备收拾行李了。“这刚离开德阳,还有一个小时才到成都呢。”“最后这一个小时就是一眨眼的工夫,等行李一收拾完,车马上就到。”

    而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袁野显然没有孟伟这样兴奋,谈到坐了40个小时火车的感受,袁野就给了记者两个字,“累啊!”他说,自己家是眉山的,火车到了成都之后,他还得坐长途车才能回家。“不过只要到了成都,这万里长征就算完成了九千里了。”袁野说着说着还是笑了起来。

    1月14日8时45分,列车准点到达成都火车站。车上的旅客也早早地在车厢里排好了队,等候下车。车门打开,旅客提着行李走出火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旅程的终结,更是和家人团聚的开始。

    青岛到成都,这只是一段普通的春运路,却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家梦。

    ◎记者手记

    不管多累,回家就好

    40个小时,2688公里,这是记者22年以来,乘坐时间最久,距离最长的一次火车之旅。下车的一瞬间,记者甚至感觉到,脚下的地面都是不真实的,似乎还在随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节奏微微摇晃着。

    和多数旅客一样,累是记者最直观的感受。但是除了累,这趟春运之路,带给记者更多的则是感动。

    过年回家,这几乎是中国人心中最坚定的一个信念,不管多累多难。所以,在青岛到成都的这趟长途列车中,有人一顿饭没吃,也有人一直站了40个小时,虽然旅客的脸上写着疲惫,但是他们的眼神中却流露着一股决然,眸子中闪烁着即将和家人团聚的兴奋,这些都足以令记者动容。

    在记者同乘车的农民工兄弟聊天时,不只一个人说,“累就累点,能回家就好。”干完一年的工作,也许他们的身体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也许他们可以省去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好好地休息休息,但是他们还是决然地踏上列车,来回奔波,因为他们知道,列车的那头有自己的父亲、母亲,有自己的妻子、孩子。

    回家梦,是全体国人的一种情结,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在春运的路上,真正令记者感动的,正是这种亲情。(记者 郑昆仑)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市委市政府欲搬迁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