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高水平的社区医院;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这是日前青岛市市南区政协组织委员前往辖区云霄路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视察时看到的情景。当地的百姓都说,现在社区很贴心,什么事都能办。 “以前社区顶多几百户人,好管理。现在都是几千户人的大社区,居民有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很大。”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本届区政协一直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从2008年起,青岛市市南 走进市南区各社区服务中心,三块标识牌引人注意: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这种社区三位一体新型管理体制——两委一站,是市南区依据委员建议进行改革的第一步。2008年,委员在提案中明确提出建议:在社区设立专门机构,履行政府职能。建议中所提到的“专门机构”,在市南区提案落实的过程中,演变成“两委一站”中的“一站”,即:社区工作站,主要负责社区党群、社区行政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等五项工作。如今,社区工作站将先前分散的各类社区服务职能整合在一起,让城市最基础单位的社区第一次有了政府的工作平台,更让百姓生活在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一刻钟”服务圈内。 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基层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凸显。李晓萌等区政协委员提出优化基层工作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意见建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委员建议,对全区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几次调整。2010年以全区机构改革为契机,上压下增、上缩下扩,减少区机关编制111名,全部增加给街道办事处,使市南区成为青岛四个中心城区中唯一机关工作人员数量少于街道办事处的城区。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改革启动以来,区政协先后形成《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加强市南区社区卫生中心建设》等一系列调研报告,屡次提到应由政府出资为百姓购买精细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2009年,市南区吸纳建议,将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内涵覆盖在、融汇在硬件设施建设中,在社区建设“三个中心”,即:管理服务中心、文化康乐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目标是到2012年使所有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奋斗目标。区委书记李学海说: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际上是为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留下了永久的阵地,是给社区居民保留了一笔宝贵的民生财富。 社会管理体制实现重大突破,政协的关注更加密切。今年,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委员先后前往社区视察调研20余次,积极在帮助社区选址、功能设置等方面献计出力。此外,征得社情民意信息60条,相关提案40余件。提案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如委员提出的“由卫生主管部门搭建统一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的建议,已基本落实,目前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社区百姓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百姓可随时查询病历、医嘱、处方、收费等信息。依据委员们提出的“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一社区一精品”的建议,各社区纷纷打起“特色牌”,设立了老年大学、学生托管班、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同时,区政协还响应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自5月起,开展包括政策服务、文化服务、健康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的“五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委员优势,为百姓送上来自政协的温暖。(陈小艳 张如婧 王守强 马雪梅) |
上一篇:市南质监食品安全监管狠抓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