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李沧推进生态城区建设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10-27 14:54:27

▲生态李沧一角。

▲ 拓宽改造后的文昌路,路边栽植了很多树木。

    近年来,李沧区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新理念,全面推进生态城区建设,在城区绿化、河道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一改昔日工业老区的灰色印记,城区品位明显提升 ,城区亲和力有效增强,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城区绿化率近四成

    为打造生态城

区,李沧区大力实施“老区增绿、新区建绿、路河扩绿、山体补绿、庭院创绿、建筑垂绿、见缝插绿”的立体绿化工程,并不惜重金投入。

    该区以“六廊”工程为主线,投资超过2亿元,用于建设黑龙江路下王埠以北段绿地、文昌路二期道路绿地、滨河路道路绿地、大村河两侧整治等工程。以“三景”工程为抓手,投资600万元用于推进占地1.2公顷的李沧区九水路二期绿地建设 、杨哥庄绿地和西山西苑绿地改造等3个项目。以“两山”工程为重点,投资3000万元,新建成占地20公顷的坊子街山和河南庄山两处山体公园。

    在各方努力下,整个李沧区的绿色工程连成一片,整个区俨然一个大的生态园林。2008年以来,该区新增绿化面积137.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6.5平方米提高到19.1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

    李村河成人居环境范例

    近年来,李沧区还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工作力度,共整治李村河等河道10条,共计15.8公里。其中,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于2009年启动,一期工程自青银高速公路至酒店管理学院,长约4公里。河道整治总宽度约100米至170米,主河道按照50年一遇、支流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河道整治工程充分注重亲水性和原生态的景观特色,综合考虑泄洪景观的合理布局,通过采用河道蓄水与自然湿地相结合的新型设计理念,形成几个特色景观区域。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大村河综合整治工程东起金水路,西至胜利桥,全长约6.3公里。整治工程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进行了河道行洪断面的挖掘,同时因地就势,建造了木栈道、荷花湾、断桥等八大景观小品,在整治中建设的李村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节能减排,搬迁55家老企业

    生态还体现在产业的升级上面。针对李沧区地处老工业区,工业企业众多的现状,该区近年以淘汰落后产能、落后设备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为重点,以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产业体系为目标,一手抓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搬迁 ,一手抓传统工艺设备的改造升级,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良好。

    老城区企业搬迁成为其中重要工作。该区深入搬迁企业摸底调查,全面摸清企业现状底数,2008年开展以来,拟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共55家,按照先易后难的要求,对搬迁企业逐个制定搬迁方案 ;该区还积极搭建企业搬迁改造融资平台,在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后,多方融资为搬迁企业垫付搬迁的前期启动资金。对于大型国有困难企业,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帮助国棉六厂、八厂等国有大企业分流安置职工近千人,解决了企业搬迁的后顾之忧。目前已完成搬迁企业15家。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25.14% ;万元GDP电耗降低33.58% ;万元GDP取水降低42.21%。

    文/图记者 李晓哲 本报通讯员 魏立江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崛起的商都李沧 打造休闲乐园
下一篇:四方啤酒街希望联手李沧区打造啤酒新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