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受宠的“车载菜”有隐忧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27 09:26:42

    车里拉着各种蔬菜和水果在早市或社区里卖,既方便又便宜……

    “新鲜的萝卜,一块五两斤!”曲绪官站在车上,一边整理着满车的萝卜,一边吆喝。此时刚刚早上七点,顾客还不算太多,曲绪官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与记者攀谈起来。“这都是自己家种的,昨天下午从地里收好,今天一早过来赶早市。”曲绪官告诉记者,早上五点他们就到团岛早市了。记者在团岛早市了解到,像曲绪官这样把蔬菜、粮食从田间

地头直接运到市场来卖的现象并不罕见,大白菜、红薯、玉米……每辆车上堆得像小山一样。当记者问他如果卖不完都怎么处理时,曲绪官嘿嘿一笑:“我这一车有3000多斤,基本上到午后两点左右就卖完了。”“现在人还不多,等十点钟左右的时候根本就忙不过来。”曲绪官的妻子说道。

    曲绪官还告诉记者,除了像他这样来赶早市的,也有人会直接去居民区附近卖,“能少交一些租金,我这个摊位还得500元一个月呢。”在佳木斯二路附近,记者就见到了菜贩孙师傅,他正忙着整理车上的蔬菜,虽然不是自家种植,但也是刚刚从菜农地里收上来的,“一般下午三点多过来,下班时间卖得最好”。还有一些菜农或是商贩会每隔一段时间到小区去卖。例如在二轻新村社区院里,每到周末都会有满载蔬菜水果的卡车进院销售,引得周围小区的居民纷纷排队购买,“有人推着旅行用的小车一下买上一周的蔬菜”。

    由于将蔬菜放在车上直接销售,因此这种形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车载菜市”。

    受宠:便宜、新鲜、方便

    在记者与曲绪官交谈期间不断有人来询价买萝卜,很多顾客一边挑萝卜一边和曲绪官聊天开玩笑。一位老同志热情地和曲绪官打招呼,“这位老人家今年77岁,是我的老顾客了。”曲绪官告诉记者。“嗯,我一来就直接奔这儿,便宜。”老人对记者说,“外面有的都卖1元、1.2元一斤,这里一块五两斤。”不仅便宜,蔬菜新鲜也是这种“直销”方式受到百姓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都是前一天或是当天的菜,最新鲜了。”

    在孙师傅的车前,买菜的大多是刚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上班族。“下班经过这里,顺便捎点菜就回家了,非常方便,而且他这个菜比市场里要新鲜一些。”家住附近的市民孙女士指着手里的蘑菇对记者说。由于“车载菜”大都是直接从农田收获运到市场或小区销售,减少了许多的中间环节,因此价格便宜、蔬菜新鲜、购买方便,受到市民欢迎。

    隐忧:安全、环卫、交通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 “车载菜市”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在明霞支路早市,路边停满了卖菜的小卡车,原本就不宽敞的路上挤满了人,时不时会看见有车辆在人流中以龟速行进,司机的脸上充满着焦急与无奈,只能徒劳地一遍遍摁着喇叭。而在卖菜车辆的周围,烂菜叶、果皮等杂物经常是铺满一地。记者在一处卖“胶州大白菜”的摊位前发现,摊主从车上拿下一颗白菜,剥掉外面几片菜叶顺手就扔在车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对此记者也联系了青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各个区的情况不一样,“为了方便市民,某些路段在规定时间内是可以开辟小市场的,只是全市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与这些问题相比,“车载菜”的安全性更加受到关注。“这菜有没有经过检查啊,有药物残留什么的怎么办?”一直习惯在正规农贸市场买菜的刘女士说。的确,从田间地头直接装车运到早市或是社区来卖,蔬菜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呢?“流动性这么强,万一有问题,都没法追查来源。”

    记者也对曲绪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告诉记者说:“在市场里每天都有人来检查,没问题。”随后记者也从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南分局台西工商所证实了曲绪官的说法,“每天都会对市场上的蔬菜进行安全检查”。但是对于直接从地里对接到社区的“车载菜”,就缺少了安全监管的环节,这也正是一些市民最担忧之处。

    规范管理可借鉴北京经验

    我市大街小巷里的 “车载菜市”仍存在着以上隐忧,处于“非正规”阶段,虽然受到市民欢迎,但大多市民希望能够买到既便宜又放心的菜果。对此,青岛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尚没有像北京等城市 “推行 ‘车载菜市’的计划”。

    据记者了解,今年8月份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已经联手工商、质检、城管等部门推出了“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工程,并确定了首批试点的四个小区,主要选择在三环路以外、蔬菜零售配套设施相对不足的地方。大多都是利用社区空地、闲置停车场及废旧设施等场所开办,不收取摊位费和停车费,提供免费的售菜平台。蔬菜则是来自延庆、大兴等京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食品安全在运到城里之前已经通过相关部门检测。“车载菜市”因为运距短、损耗低、费用少,受到菜农和市民的热捧,而对于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则要求菜农 “随车带走”。商务部也表示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将会在全国推广这种经验。(本报记者 薛华飞)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农民20年写两部长篇电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