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一根根钢筋 搭起百米高楼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0-11 09:46:12
    
 
 
 
 
 
图髵:中午老朱和妻子在一起吃饭,一张单人床就是他们在工地的家。
 
 
 
图髴:搬钢筋是体力活,老朱的妻子在一旁指挥。

    皮肤黝黑、身体矮壮,油乎乎的工作服,头戴黄色的安全帽,一裤腿的斑斑铁锈,这就是朱国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今年47岁的他来自河南信阳,到青岛两年来一直都在中建八局大荣世纪综合楼工地当钢筋工人,他与众多的钢筋工人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打造着高楼大厦的筋骨。一年中除了春节外,朱国新都和他的爱人黄素珍在工地上干活。昨天,记者跟随朱国新到工地上体验了一天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

    一大早起床准备上工

    凌晨4时30分,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黄素珍已经起床做饭。早餐很简单,稀饭、馒头就咸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朱国新认为,这句话用在他们工人身上特别适用,工人每天都要干大量的体力活,少吃一顿都顶不下来。有一次因为起床晚了,朱国新没有吃饭,结果到了工地之后,没干一会儿就感觉腿上发虚,别的工人都下班了,他还没有完成工作量,对于此事,朱国新是“耿耿于怀”。“从那时候起,一顿饭也不能少。”朱国新笑着说,干活可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干活前先爬40层楼

    记者跟随朱国新和他的工友们一起出门,工人宿舍离他们正在建设的高楼很近,走了2分钟就来到了楼下。“怎么样,这楼高吧,咱们得先爬上去才能开始一天的活。”朱国新说着就快步走到了前面。一级、两级、三级……每层楼至少25级台阶,当记者爬到20楼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累了?这才爬到一半,加把劲,一会儿咱们走近道,能快点。”虽然已经爬了20层楼,但是朱国新脸上依然挂着笑容,爬楼这件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记者咬牙坚持着爬到了25楼,见到了朱国新口中的“近道”,就是楼外的铁架子,在每根铁架子间铺上木板,记者走到上面,看着下面,有一种万丈悬崖过独木桥的感觉。“别害怕,这很安全,下面有防护网。”看到记者停下,朱国新又折回来为记者打气。在朱国新的帮助下,记者终于爬到了顶楼,从上往下看,地面上跑动的汽车像玩具一样渺小。“这楼有122米,咱们现在就在40层上。”朱国新说,别看楼高,这都是他们一根根钢筋搭起来的,对此他骄傲不已。

    每天要搬运1吨钢筋

    这层楼还没有建好,地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钢筋,而朱国新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大小不一的钢筋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拿钢丝绳绑住固定好。爬完40层楼后,朱国新和工友们并不打算休息,他拿起一张木板将其铺在架好的钢筋上,然后在上面继续铺设钢筋。“我们现在是在建楼梯,要把钢筋都铺好后再灌注水泥。”朱国新将钢丝绳套在两根钢筋的交界处,然后用工具将钢丝绳拧紧,动作干净利落。将铺好的钢筋固定好后,朱国新又去搬运钢筋继续铺,这些钢筋直径约1厘米、长约1.5米。朱国新跟工友两人每次都会搬上五六根,记者算了一下,一根钢筋至少有3公斤重,朱国新一天下来就要搬将近一吨的钢筋,然后再对这些钢筋进行捆绑固定。

    干了将近1个小时,朱国新才坐下来休息。“今天天不热,干起来还不费劲,现在是干活最舒服的时候。”朱国新说,一年365天,最难过的就是夏天那几个月,实在是太熬人了。由于天热,他穿的衣服会被汗水浸湿好多次。记者看到,朱国新的衣服衣领、袖子都已磨损严重,上面全是锈迹和油渍。“夏天也是这身行头。”朱国新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太阳晒伤皮肤,长衣、长裤很有必要。

    唯一的消遣是喝啤酒

    上午11点左右,工人们开始收拾东西回宿舍。“早点下去吧,做好饭还可以睡一会儿。”朱国新说,他们一般干到上午11点,吃完饭后睡到下午1点,然后再继续上楼干活,由于妻子在身边,所以一般中午饭都是自家做,这样比较省钱。回到宿舍后记者看到,夫妻俩当天的午饭是茭瓜炒肉。开饭前,朱国新跑了出去,回来后手中多了一瓶冰镇啤酒,但是牌子记者没见过。“这啤酒是2元钱一瓶,喝着还行,坐下来一起吃点吧。”说着朱国新招呼记者坐下。“这活很累,得多补充点水分,不然难受。”朱国新说,他每顿饭都会喝啤酒,因为下午还要干活,所以中午只能喝一瓶,晚上几个工友凑在一起,能多喝点。“一天干下来,也没啥力气出去玩,再说咱也没那个多余的钱。”朱国新笑着说,他跟几个工友唯一的消遣就是喝啤酒。

    想去五四广场看一看

    “来青岛也没去过啥地方,也不知道哪里好玩。”朱国新说,他每十天休息一天,休息那天他会到附近的市场买点菜,然后跟工友们在宿舍里聊天,让他遗憾的是,虽然他来青岛已经两年了,但是还没去过五四广场。他有个心愿就是跟妻子在五四广场拍一张照片,然后寄回家给孩子们看看。

    为省钱一年回一次家

    在老家,朱国新有两个孩子,一个15岁,一个14岁,对于他来说,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与孩子通电话。“当然想孩子了,有的时候一天会打两次电话。”朱国新说,虽然他想孩子,但是为了省钱,他们一年只回一次家。“光火车票,我们两人回去一趟就要300元,再加上汽车票,来回至少要800元,这可是我们半个月的收入。”朱国新说。虽然现在干的活比较累,但他们愿意继续干下去。“只要能给孩子提供好点的环境,我们苦点累点都没事。”在采访中,朱国新夫妇不止一次这样说,现在孩子上初中,以后一定要读大学,不能够让孩子再像他们这样没有文化。“没有文化肯定不行,等孩子毕了业找到工作后,我们就可以轻松些了。”朱国新说,为了让孩子有钱上大学,他们这两年得拼命干活。 [记者手记]

    他们经常辗转各地,为了生计而辛勤地劳作。他们抛下年幼的孩子、新婚的妻子从乡下来到繁华的都市。虽然他们每天都要汗流浃背,但是他们依然兢兢业业,每天都在创造美——建筑工人,干最苦最累活的农民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勤劳为城市修建了高楼大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徐栋 于滈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北宅农民话采摘节 不一样的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