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重性精神病患已达4万人 6成农村患者负债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1-10-10 12:15:25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 陈东)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昨日,青岛市卫生局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新闻通报会,分别就“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存状况”向社会公众进行了通报,同时对“企业员工心理关爱项目(EAP)”进行了推介。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超过1600万人,我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4万人左右,其中社区干预人数已达到3.4万人。

    根据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显示,青岛市中学生中17.4%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明显低于全国普通人均水平。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亲子关系不良;外来务工人员远离家乡,缺少亲朋的关心,对于环境差异无所适从,为生计而奔忙,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导火索。

    外来务工者承受更多压力

    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中国至今已有2亿多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者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是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在家里养尊处优,一方面社会的复杂化让他们无所适从。市精神卫生中心日前随机抽取青岛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1300名,通过现场问卷方法对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普通人均水平。他们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的需要(36.49%),其余依次为自我实现(26.37%)、尊重(18.20%)、爱与归属(11.84%)、生理(7.10%)。外来务工人员应对问题的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71.84%)、自责(36.73%)、求助(9.96%)、合理化(6.20%)、逃避(5.71%)和幻想(2.61%)。

    调查结果说明,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普通人均水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辛苦,收入偏低,生活贫困,在就业、安全、维权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经常遇到困难和压力。户籍制度下的双重标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文化生活的单调,城市居民的排斥等等,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或者心理障碍,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达4万人

    “我市已有4万人患有此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王冠军介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2011年,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对99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经济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患者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为17217元,患者个人年均纯收入为13605元,仅分别为青岛市城市人均水平的63.1%和54.4%;农村患者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为10744元,患者个人年均纯收入为1408元,仅分别为青岛市农村人均水平的 70.5%和13.3%。无任何收入的患者占30.43%,贫困线以下的占47.43%。城市患者家庭负债率为11%,农村患者家庭负债率为61.6%。

    结果显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收入远低于本地平均水平,这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收入明显减少有关,患者家庭也因需要承担较多的医疗费用及需要耗费人力照料患者导致收入下降甚至负债。

    EAP带给员工一份心灵福利

    今年,市精神卫生中心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启动了EAP员工心理关爱项目,为职场工作中的个人和组织提供系统的、长期的心理学的咨询服务的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员工的心理评估、提出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心理指导、培训、咨询,帮助员工解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整体效能。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逄淑涛介绍,青岛心理咨询中心EAP项目组是专门从事团体、个人、家庭、成长心理的科研公立机构,拥有成套心理CT测评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睡眠治疗仪。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