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即墨段泊岚镇村民早收玉米为农民增收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09 09:55:40

 

    9月28日凌晨4点,即墨段泊岚镇段三村,村民周世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不一会儿就出了门,急急往地里奔……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老周起这么早,只为一桩事:雇农机手把还没成熟的玉米收下来,卖给养殖场做青贮饲料。赶到地里才发现,别人来得更早,为等候农机收割排起了长队……

    “突突突……”第一辆玉米青贮收获机上阵了,一排排青纱帐倒下去,这个近两层楼高的大家伙,驾驶舱之上叠着储料舱,行进中割倒、卷起、粉碎的秸秆,通过一根传送筒“吐”到舱里,作业完毕,立刻有拖拉机开过来,卸下粮食。记者走进刚收割的玉米地,没几步,鞋底已沾上了厚厚的泥!蹲下来瞧瞧秸秆留茬,和传统玉米收割不同,残茬中还夹有碎玉米棒,攥起一把捏捏,比全熟玉米是嫩了许多……

    正在地里的青岛奥特奶牛良种场车间主任王同先,作了番“名词解释”,“玉米生长期近120天,我们100天就收割了,”他介绍,这时期的玉米经过青贮,营养价值不流失,还产生一种肉香味,牛特别愿吃,提高产奶量30%。是养殖企业对青贮玉米的需求,催生了这种提前收割的方式,在段泊岚之所以推广快,得益于这里养殖场多,并和农户之间有合作协议,企业按市场价格连秸秆带玉米全株收购,再进行青贮处理。

    快晌午了,轮到老周收割了,等得有些急的他,看着收割机下了地才安了心,今年他种了27亩玉米,有20亩青贮期收获,今天收尾。

    “为啥青贮期收获?俺给您算算这笔账,”他与记者蹲在地头攀谈起来。

    “按过去玉米熟了再收,总离不开人工,还是要一根根地手掰棒,剥玉米皮,再加上打、晒、运等环节,麻烦不说,人工费每亩地得400元,农民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个!

    “一亩玉米就算能打出1200斤产量,按1元/斤的市场价,收入1200元,但去掉人工费就剩800元了。”

    “但收青贮玉米不一样,”老周介绍,带棒的玉米,每亩产量3.5吨,收购价330-350元/吨,每亩收入1000多元。经联合收获机加工后的青贮玉米,收购价370元-380元/吨,每亩1200元收入,扣掉联合收割机每亩100元费用,还有100元的运输成本,农民拿到手里的收入至少是1000元。

    天光已亮,段泊岚街上运玉米的三轮车已川流不息。

    “这是新的‘抢农时’!”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示范牧场负责人韩国军感慨介绍,从9月16日到29日,他们收了2500吨青贮玉米,别的企业和他们一样,按照与周边农户签的订单,都要求这一天结束,时间很重要,否则玉米青贮的口感就大打折扣,所以段泊岚的粮农就上演了夺粮之战。

    承包了600亩粮田的段一村青年农民王丕锡,全部实行青贮玉米收获,他开着一辆面包车,带着一台玉米青贮收获机、一台拖拉机来到地边收粮。“这一天下刀子也得挨着!”王丕锡告诉记者,对农民来说,“抢农时”永远是硬道理,“抢”出这一天,按时把合格青贮玉米送到企业,完成订单!顷刻,玉米青贮收获机已下地了,耳边只闻机声的轰鸣……

    “浪奔,浪流……”下午4时,王丕锡的玉米收割收工时,手机铃声响了,企业来电催货了。

    “只要有收成,有收益,农民吃苦不算啥!”王丕锡说。

    即墨市畜牧示范园提供的数据:段泊岚镇今年种了7万亩玉米,其中1.1万亩在青贮期收获,青贮玉米量达3万吨。即墨市收获了34万吨青贮玉米,可为玉米种植户增收7800多万元。(本报记者 钱 卓 本报通讯员 吕 栋)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夫妻麦客专帮人收庄稼 南征北战日赚上千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