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13年整治荒山 返乡老工人改写土秃岭命运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01 17:15:40

    记者从青银高速驱车至平度,再沿309国道向祝沟镇行驶,转朱诸路、店前路,两小时车程,岙莱山哏虎崖进入了视线,此山一面陡一面缓,俨然一只东向而卧的猛虎。待登高临之,一行行大树密密匝匝,荫翳蔽日……

    你难以想象,13年前这里还全然一片荒山秃岭,一位叫王德军的返乡老工人的出现,改写了这座山的命运。

    荒山愿景

    王德军,平度祝沟镇沙埠村人,1964年参军,1969年转业进包头钢铁公司做工,1997年退休。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却千里迢迢返乡,投标承包村西千余亩的不毛之山——哏虎崖。

    “老东西,闲疯了!天底下竟还有这等傻瓜,”“退休的人了,还开发荒山,就算累不死他,也得把那点家底全赔进去!”王德军的这一举动亲友们不理解,更多人背地里尽情嘲笑他。

    但说他“傻”也好,“愚”也罢,这些对王德军来说全是“浮云”,他心里头,早已被某种信念牢牢支撑。“总想去做一件像样的事儿,转眼就活了半辈子,再不干真白活了。”不善表达的王德军说。

    13年前,王德军54岁,已不是做梦的年龄,但他却称得上是一个心系大山的“梦想者”。工程兵出身的他,一直情钟荒山开发,多年的想法酝酿发酵,终于在哏虎崖下展开了清晰图景。王德军是这样想的:生存空间是人类不可再生资源,荒山也是空间,如能做到科学开发,完全可以变成福泽后人的宝山。

    “盘山路边的位置就能建饲养场,”在哏虎崖西侧的板栗林旁,王德军介绍着他的思路:现在不是都在搞村庄外的畜牧养殖小区吗?这里,养鸡、养羊、养兔、养奶牛,都是天然的好地方,哪还用在山外多占土地?

    “还有好多项目可以进山呢,”他引记者登上哏虎崖顶北望,山下是世外桃源般的翠绿平畴,脚下是大片的刺槐林,幽静的小径……“这些位置开辟休闲园是不是挺合适?”王德军徐徐道出他的“荒山愿景”——以后可以把村民的娱乐场所以及福利设施,诸如敬老院、小型加工厂、商店、旅馆逐步迁进山里。这样,不仅可改善当地生存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而且可节省出耕地用于经营高效大棚作物…… 愚公“啃”山

    从哏虎崖下的水井,到山腰的工作房,约4里路。晌午,王德军扛起一根扁担,挂上两个木桶下山了,他要给山上几十号工人挑净水喝,记者陪着老汉走了一趟,翻了起码4道山沟,得先把担子搁下,再把水桶送上去,上得山来,一个钟头没了。这80多斤的水,沿途记者只帮他担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但王德军每天要走这么三趟。

    “开头的时候,满山找不到一棵能遮阴凉的大树,”1997年8月,王德军正式“上山”。他自带干粮和水,好不容易在前坡找到一棵10公分粗的干巴老刺槐,就在这搭了窝棚,白天干活,晚上就着煤油灯学种树知识、思考绿化方案……

    要干的事实在太多了,修山路,建住房,挖水井,开平塘,修水库,建苗圃,整梯田,挖树穴……但王德军“hold”得住。首先筹款集资,拿出全部积蓄,动员家人凑钱,向亲友举债,银行贷款,他筹集了80多万元。接下来雇劳力,联系机车,组织施工。胸有成竹的王德军,在这座荒山一下子安排了修路、筑坝、建房、整苗圃四个战场同时作业,岙莱山哏虎崖热闹起来了……

    上山还不到半年,王德军就变样了,脸晒黑了,眼窝深陷了,头发蓬乱如草,干裂的嘴唇不住地渗血,从内蒙包头赶回来的妻子,难过得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但第二年夏天,山上的四间住房、主通道就修好了,育苗基地也已建成。王德军一个电话把老伴召了回来,第二期工程迅速上马:开平塘、修水渠、造梯田、挖穴栽树……“13年改造荒山,没这憨劲儿,一天也干不下去!”王德军坦言。

    正午时分,哏虎崖的向阳坡生机勃勃,一层层梯田错落有致高低有序地呈现,一方方山间水塘似闪动明眸,给大山带来灵气。波光粼粼的平塘触动了他的记忆,“这些年汗流了不少,但泪只流了一次,”王德军告诉记者。2002年汛期的一天夜里,暴雨倾泻。照常巡视水塘的王德军,眼见得那座蓄水量最多、即将竣工的拦水坝,突然水流漫出、怒吼着向外奔腾,拦水坝一方方坍塌下去……他一屁股坐在泥地上,嚎啕大哭。天明雨停,他擦干眼泪下山,组织人力与车辆,重筑拦水坝……

    造梯田,是王德军又一项“重点工程”。记者从山脚下仰望,海拔140米的山体,他垒了9层梯田。除了挖掘机、推土机整出轮廓,推出水平,剩下的工序:把石头搬出地外,运土,铺土,石砌堤堰,挑排水沟,差不多全是由王德军自己动手一块块、一层层去完成的。

    自 1997年至 2011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王德军却交出了这份成绩单:在哏虎崖的千亩荒山上,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15处水利工程,整梯田200余亩,栽植速生杨、法桐、柏树、板栗、苹果、桃树、石榴、樱桃、李子、山楂、柿树以及百日红等观赏类树种共计35000多棵。至目前,哏虎崖整个山体植树造林达4万棵,其中不包括自我增生的1万棵刺槐树,植被面积已达600多亩。

    胜算在握

    荒山土质贫薄,山中多石,少水。无水,就等于上苍宣判了此山有机生命的死刑。 但王德军对开发荒山一开始就胸有成竹。

    “此山再缺水,难道还能比我工作三十多年的塞外内蒙古的自然条件更差不成?”他是这样想的:虽然山上没有水,但胶东半岛每年暑期降雨量大,只要能在山顶、山坡多挖几口平塘,在山沟间多修几座拦水坝,完全可以留住雨季的“天赐之水”。这样,每年植树造林用水基本得到保障。

    留住雨水成了他荒山开发最重要的战略。在向阳坡,记者不仅看到了梯田,还看到了 “梯级平塘”——一个个水塘在坡上阶梯性排列,这是王德军的一个匠心设计,“我挖的平塘有的塘底是岩石,可以蓄住水,有的底部是土,会向山下渗漏”。他介绍,如果蓄不住水,他会沿着山坡向下继续挖一个平塘,直到把水蓄住……

    除了“梯级蓄水”,他还在三里开外的山底,挖掘了口径10米,深100米的敞口机井,安装大功率抽水机,沿山坡装好输水管道,万一雨水不够用,就可以把井水送到山顶上去!

    如今,王老汉已在山顶、山腰开平塘5个,修拦水坝8座,打水井一眼,总蓄水量达两万多方,我们喊了多少年的 “蓄水”工程,在王德军的荒山开发中变成了现实。

    “您都快七十岁了,真该好好歇几年了,”道别时,王老汉一边挥手一边这样应了记者,“不行啊,我还要让这哏虎崖全披上绿装,还要建休闲园、饲养场,活到老,干到老,歇不成啊!”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木象禹修鞋不觉得低人一等 穿旧鞋走路才踏实
下一篇:捡垃圾劝游客每天走十多公里 手心长满厚实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