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木象禹修鞋不觉得低人一等 穿旧鞋走路才踏实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9-30 06:17:11

    9月27日晚六点,繁华的闽江路两旁霓虹灯都已经亮了起来,记者在扎堆的咖啡馆和西餐厅之间,找到了木象禹的擦鞋修鞋店。木象禹也刚到不久,他跟记者简单问候了两句,就坐在凳子上开始修鞋了。涂胶、穿线、钉跟、加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仔细,十分钟后,皮鞋修好了。他又拿出鞋油,擦起了鞋子。

    “我不觉得低人一等”

    眼前的木象禹穿着浅蓝色衬衣、棕色休闲裤,看上去很干练。41岁的他,正是修

鞋店的老板,也是位农民工。他的店里已有三个雇员。

    2003年12月,木象禹和妻子扛着两个编织袋从济南章丘县刁镇来到了青岛,脑子灵光的他看准了擦鞋修鞋的营生,加盟了一家叫翰皇的连锁店,他筹措了2万元的加盟费,又花2.4万元租了这间门头房,就开始在青岛打拼了。

    2004年,木象禹把儿子从农村接了过来。虽然是农村人,但他坚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就把他送到琴行学小提琴了。小学毕业后,我把孩子送进了青大附中。俺虽然干活辛苦,但要好好供孩子读书。”木象禹对记者说,说得很坚定。

    在木象禹的引导下,记者随他爬上阁楼,那是间只有五六平米的小屋——刚来青岛时,没钱租房子,他跟妻子住进了门头房的阁楼。这间阁楼,如今已成了仓库,堆放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因为层高太低、面积太小,记者根本站不直腰,转身都很困难,木象禹就是在这里住了两年之久。“为了省钱,我们连床都没买,从路边捡来块破旧的床垫便睡了起来。”他说。

    然而凭借着好的态度和手艺,木象禹渐渐打开了市场,来修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小两口晚上经常会忙到12点。木象禹爱笑,对待顾客都是笑脸相迎,不计较小钱,有时候顾客忘了带钱,擦鞋费用他就不要了。

    擦一双鞋5块,修一双鞋十几块或者几十块,木象禹就这样几块几十块钱地赚着。如今,木象禹擦鞋店的会员已经近6000人,每天送来维修保养的鞋子有 300多双。

    “擦鞋这活,很多人都瞧不起,但我不觉得低人一等,不管啥活,只要踏踏实实干,都能干出个模样来。”木象禹边擦鞋边继续说道。他擦鞋的时候面带着微笑,让记者觉得,在他手里的不是双皮鞋,而是块宝贝疙瘩。

    “我们还不能办社保,毕竟还是外乡人”

    在记者看来,木象禹已经很有点“城里人”的意思了。

    2005年,他们买了套60平米的二手房。2006年,两人又买上了车。“每次进货都要去火车站提,老租车不方便,才买了车,平时舍不得开,5年一共才跑了3万多公里。”他说道。

    2010年,木象禹看到商机,在燕儿岛路上开了一家汽车钥匙店,专配芯片钥匙和汽车遥控。今年,他准备在麦岛再开一家店,专门做名贵皮具的养护。他告诉记者,“店面已经租好了,准备国庆后装修开张。”

    在别人眼里,一个进城务工人员能混到有车有房,已经相当“场面”了。其实,光鲜背后,木象禹有着人所不知的辛酸。“因为是外地户口,我们不能办社保。虽然这里的人待我们都很好,但还是感觉很难融入这座城市。毕竟,我们是外乡人。”木象禹说这话时,语气中透着些许能够理解的失落。

    当坐在对面的他翘起腿时,记者注意到他的鞋底缝了一圈线。记者问,是不是补过?木象禹嘿嘿一笑说,补过四五次了,从鞋跟到鞋掌都上过线、粘过胶。

    “什么时候买的这双鞋?”记者问。

    “得有六年了吧。”他说。

    “一直没买双新鞋?”记者问。

    “扔了怪可惜,补补就好了。”他说,“穿旧鞋走路踏实。”(本报记者 陆 波)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艾滋病人不仅需要治疗 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