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国15个城市的四个行业中,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多数地方工资呈下降态势。这是记者今天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主办的 “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发布会”上获悉的。(《经济参考报》9月28日报道) 想到了两个数据:8月,全国财政收入7546.37亿元,同比增长34.3%;前8个月累计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0.9%。即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尽管“有尊严的发展”、“体面劳动”已经广为人知,可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未能战胜“GDP政绩”的诱惑,反而让提高民生收入、工资制度改革被迫让路。或者说,很多地方政府在“财富总量堆积”和“提高员工收入”这两个选项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而忘掉了后者。将还富于民的福利时代一拖再拖。财政投入一直倾向于经济投入,却对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投入不够。 而毋庸置疑的是,伴随着国家高层的“提高工资分配在GDP中的比重”的慷慨论述,伴随着工资制度改革的呼声渐高,群众的 “分享意识”和“共享意识”不断增加。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堆积财富,而是充分让财富发挥公共效应和反哺效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收入、医保、养老、免费教育等方面,充分提供优厚的公共福利。如果“国富民不强”的现象一再出现,群众的发展认同感、发展自豪感和发展信心,就会降低很多,对未来发展也是一个“自信力挫伤”。 因此,对于“工资呈下降态”,不能仅仅当做一般性新闻去解读,而应该看成是“信心危机”、“发展短板”,是对福利时代的严峻倒逼。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还富于民、福利时代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克服“GDP政绩依赖症”,多强化公共财政的福利意识,让发展共享和经济共享早日得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