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导弹专家陈礼国的"两半生命":一半守导弹 一半守爱情

来源:解放军报 2011-09-26 08:18:21

    十年坚守,书写爱与生命的传奇

    1996年7月27日,是一个让陈礼国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中午,陈礼国下班回家。上楼梯时,他心头突然涌上一阵不祥预感。按照往常,每当他的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妻子定会站在门口迎接他。但这天,他进门时却没看到那张熟悉的笑脸。当他走进卧室,只见妻子昏倒在地,早已不省人事,手脚冰冷。

    陈礼国心急如焚,迅速把妻子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晓

琳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颅内出血量达到70多毫升,脑室严重变形。当看完各种化验单,从事临床治疗数十年的老专家宁学权主任摇摇头,只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样的病例极为罕见,以他的经验,救活这个病人很难,除非发生奇迹。

    医院迅速下达了病危通知单,立即进行手术抢救。陈礼国失魂落魄地等在急救室外,一声声喊着爱妻的名字,其焦急悲伤之情,令人心痛。

    6个小时后,黄晓琳被送回监控病房。如果她能醒来,可度过危险;如果她不能醒来,自此阴阳相隔。陈礼国分分秒秒地守着妻子,仿佛一眨眼,妻子就会从他眼前消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终于,黄晓琳睁开了眼睛。

    由于脑细胞严重受损,苏醒过来的黄晓琳失去了记忆,她不认识病床前的亲人,并且进入极度狂躁状态。按照医院规定,像这样狂躁的病人都要采取保护措施,一般是用绳子把病人绑在病床上。既心疼妻子,也为了让她保持正常人的尊严,陈礼国拒绝使用绳子,而选择寸步不离地守在妻子床前,这样不分昼夜地坚持了一个多月。

    那天清晨,当妻子含混不清地吐出“回……家……”这个字眼时,陈礼国这位多次历经生死考验、从不轻易掉泪的导弹专家,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

    “回家!回到温馨的家中,或许能唤起妻子对往事的记忆。”陈礼国这样想着,背起已死过一回的妻子回家。当他们步出医院大门时,宁主任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疗养,才可以活上三到五年。”其实,宁主任说的三到五年生存时间是理论上的推断,只是一句安慰话。面对满怀希望的陈礼国,另一句他想说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那就是:“这样的病人能活着,已经创造了奇迹。死亡随时都在威胁她,也许今天,也许明天,也许此时此刻。”

    三到五年,轻飘飘的数字,却是沉甸甸的生命延续。

    医生说:“每天要锻炼两次,每次两小时。”于是,每天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陈礼国都要扶着妻子上下楼梯,或拴着脚、绑着腿在室内慢慢挪动。后来,随着妻子的病情好转,陈礼国又开始搀着她到操场上、营院里锻炼行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医生说:“为了防止肌肉退化,每天三次,每次要按摩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半夜12点,陈礼国准时起床对妻子进行全身按摩。

    一天又一天,他坚持了5年。或许,这份坚持感动了上苍,妻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春去秋来,他又坚持了5年。妻子说,我现在能走路了,带我去北京、广州逛逛吧。于是,故宫里、白云山上留下了夫妻俩紧紧依偎的恩爱身影。

    10年的艰辛,陈礼国用爱与坚强,陪着妻子与死神抗争,书写着爱情可以战胜死神的人间佳话。也是在这10年中,陈礼国照样拼命工作。他直接参加和组织完成了150多项科研项目。他担纲研制的“某装备气氛快速保障系统”,解决了数十年困扰武器检测流程时间长且不安全的瓶颈,使整个作战流程效率提高了近40倍……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朱清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