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在东风发射场现场采访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姜宝虎,今天再次登上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飞机,赶赴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东风发射场,现场见证“天宫一号”震撼发射。 2003年9月,本报首席记者姜宝虎应东风航天城新闻中心邀请,第一次现场采访了 “神舟五号”发射,见证了中国第一次载人飞天的盛况;此 穿上“保暖衣”推上发射架 “天宫一号”已完成“星箭组合” 经最终检查确认后将择机升空 ◆◆昼夜温差大 “天宫一号”穿上“外套”保暖 最近几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一年中气候最好的季节,白天的温度降到了十摄氏度以下,而以往绝大多数的火箭发射也都集中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发射架上的长征2F火箭,昨天也已经完美地完成了“星箭组合”。由于发射场昼夜温差很大,早晚降温时也经常会遭遇一些风雪的“骚扰”,被推上发射架的“星箭组合”如今也按照惯例“穿”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暖衣”。在火箭发射塔的底部,有两个巨大的相互连通的方形坑洞,这是火箭的导流槽,火箭发射时会产生强烈的火焰,此时需要通过这个导流槽向两侧进行气流疏导。而在火箭发射之前,导流槽中需要注入大量的水。火箭发射时,水会在短时间被巨大的火焰气流加热成水蒸气蒸发。 ◆◆进入倒计时 国内航天精英模拟发射找问题 随着发射倒计时的开启,“天宫一号”的发射也开始进入了最后紧张的模拟发射演练阶段。从北京中国火箭设计研究院、上海航天局等地聚集来的航天专家,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各大系统发射团队一起,将通过“合练”为即将飞天的“天宫一号”进行技术测试。此后几天发射场将陆续进行目标飞行器、火箭功能测试和器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然后择机实施发射。据了解,这样的技术测试和模拟发射演练将持续到发射前的火箭燃料加注阶段,以此来保证各个环节的畅通无阻。 记者了解到,“天宫一号”高约10米、重约8吨,发射中心还专门为“天宫一号”量身定做了组装厂房。 ◆◆确保零差错 一百多项改进保证顺利升空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它的成功发射将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提供保障。据专家介绍,由于“天宫一号”的重量加大,但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仍然是长征2F。为了保证“天宫一号”顺利升空,我国的火箭设计和研究专家对火箭做了170多项改进,加注的燃料也多增加了9吨。但与“神五”、“神六”、“神七”不同的是,因为本次发射任务不是载人航天,所以“天宫一号”的“星箭组合”上少了救生逃逸塔。 ◆◆保密力度大 航天城外围提前加强警戒 记者在此前现场采访“神五”等发射的时候,也都曾经历过通讯信号被屏蔽、网络被屏蔽等“安保警戒”。本次“天宫一号”发射同样紧紧吸引着国内外媒体记者的目光。这一周来,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千余名记者赶到了酒泉市。从酒泉市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近300公里的距离,而且其间只有一条沙漠公路可以通行,发射场的保卫人员只要在公路上随便设个检查卡,就可以轻松截住任何试图接近发射场的 “无证”车辆和人员。 首席记者 姜宝虎 随着“天宫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昨天下午记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被推上火箭发射架的“星箭组合”已经披上了厚厚的“保暖衣”,“天宫一号”发射也已经进入了最后模拟发射演练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