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天山脚下到乌蒙高原,是什么信念让阿里木江数年如一日地资助贫困生?
阿里木江向困难学生赠书书包 4年前,阿里木江揣着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提出想资助一些困难学生。 “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江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很快,毕节学院决定配套5000元,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江助学金”。 “没读书缺文化,我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阿里木江读到高二就参军入伍,对文化教育,他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 身边的朋友没少劝阿里木江攒些钱,买套房,改善条件,可他总“听不进”。 阿里木江有个朴素的想法:“把字写在石头上,可以保存到永远;把字写在沙子上,只能保存一时。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大部分学生没有书包后,阿里木江从批发市场买了181个书包。由于交通闭塞,不通汽车,他和朋友在农户家借了一匹马,“路太陡了,下坡时,大伙要拉住马尾巴,马才不会滚下去。” 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后,阿里木江走进聚河小学破旧的教学楼,将新书包递到每一个孩子手中。事先阿里木江还特意带来了一面五星红旗。架竹竿,穿旗绳,阿里木江和师生们站在狭窄的操场上唱起国歌,一起注视着五星红旗在山沟里冉冉升起,迎风招展。 如今,阿里木江又开始考虑更长远的资助计划,他打算未来攒钱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让那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 “一夜成名”后的他依旧简朴 去年4月14日,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阿里木江第3天就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奔赴玉树灾区协助部队官兵施救。在随后的十多天里,阿里木江如重回军营般,协助战士们抬伤员、架帐篷、卸物资,从早忙到晚。 阿里木江说,他始终铭记自己当兵时老班长说过的一句话:“小的是家,大的是国家。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一夜成名”之后,阿里木江的生活依旧简朴,依旧有滋有味地卖着肉串。这个身材壮实、经常胡子拉碴的新疆汉子,身穿20元的土布褂子和20元的蓝布裤子,脚蹬8元的布鞋,一穿好几年;他喜欢吃水果,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果他常常挑快烂了的买,削掉坏的再吃;一个馕或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打发掉一顿饭。这样的生活,阿里木江却觉得十分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 阿里木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现在,他的家乡和静县成立了“阿里木江·哈力克民族团结一家亲助学基金”。新疆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了《“阿里木江精神”大家谈》栏目。他获得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自治区“外出务工模范”荣誉称号,当选第二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