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供销社破产后,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赚的钱多了起来。然而,阿里木江・哈力克依然很“穷”。钱哪里去了?答案是:捐给了贫困孩子。 2002年4月,他把500元钱交到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肾病的男孩 【深度阅读】阿里木江·哈力克:烤卖30万串羊肉串 攒10余万资金回报社会 2011年1月,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江·哈力克“火”了。1月13日,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阿里木江颁奖台。领奖前一天,他却私下问与他颇为相熟的记者:“北京能不能烤羊肉串?我想找个地方,自己烤烤肉串。几天没摆摊,手痒了……”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受关注 整整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江以烤羊肉串为生,并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他的故事,使无数网民为之动容,誉之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10年底,新华社发起“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候选人之一,阿里木江最终获得24万多张网络投票,高居榜首。而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发起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给阿里木江投了一票,称他为新疆人民的“好巴郎”。是什么让众多网民“力挺”这位维吾尔族汉子?让我们回看一下阿里木江的经历。
阿里木江与他资助的学生周勇。黄莉摄 10年前刚到毕节时,阿里木江孑然一身。“这世上总有好人。” 阿里木江说,一个农民工兄弟请他吃过一顿两块钱的豆花饭,“我知道两块钱对他来说,赚得也不容易,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后来,一个并不太熟悉的酒吧老板借给阿里木江100元钱。有了本钱,阿里木江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如数归还,“到如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2002年,阿里木江路过贵州镇远县,参与扑灭了一起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现金。随后,他通过毕节地区妇联组织,将这笔奖金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钱,捐给毕节学院一位因贫困濒临辍学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钱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数目,对贫困生却帮得上大忙。” 从此,阿里木江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资助学上。到底资助了多少,他也没个准数,“这么多年,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直接资助的学生有100多个,加起来有10多万吧”。卖一串羊肉串,毛利不过3毛钱,攒10万元,至少要卖30多万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