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乡在新疆淘金,做化肥生意身价千万
专供瓜果“营养液”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董宗浩原本是即墨灵山镇地道的农民,到新疆从事10多年化肥生意,而目前他做的化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化肥,这种化肥是专门针对新疆瓜果的一种特殊的液体化肥,被当地人称为瓜果的“营养液”。不仅如此,他还搞了多项技术发明,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了内地人在北疆地区创业少有的成功者。
8月26日,记者乘飞机赶往
新疆乌鲁木齐市,在新疆上空记者看到,除了村落和城市,几乎全是大片大片的戈壁滩。没有见到董宗浩,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在这里创业的不易。出了机场,前来接机的董宗浩就把记者拉上车,“去我工厂看看。”董宗浩说,“工厂离乌鲁木齐还有300公里,在乌苏。”乌苏是新疆北疆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周边除了城市村落,几乎全部是望不到边的戈壁滩,一路前行,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成千上万亩的西瓜、西红柿、哈密瓜等各类即将丰收的瓜果。
命险些丢在戈壁滩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只要能吃苦,戈壁滩上到处是黄金。”董宗浩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在家没什么生意可做,便来到了新疆投奔了舅舅,开始自己为莱西一家化肥厂在新疆做代理,但那阵子当地果农都不认内地的化肥牌子,只能借助自己的努力慢慢发展。“那时候经常身背着几十斤的化肥,到农村给果农免费送样品。有一次,因为不熟悉新疆的地理环境,不知不觉走进一片戈壁滩迷路了。身上只有一瓶水一块面包,又没有手机,自己坚持不喝水不吃面包,结果走出200里路后一下子晕倒在戈壁滩上。醒来时,被一名牧民背回了家。当牧民听说他为推销化肥,硬是迷路累倒的,十分感动,就动员全村人来买化肥。就这样,经过一番艰苦,他的化肥生意开始在当地农村有了市场。几年下来,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也算收入不错。
瓜农需要啥他做啥
淘到第一桶金的董宗浩并没有满足,而是更加疯狂了。他告诉记者,因为新疆常年少雨干旱,大部分瓜果、棉花田地都采用了地下滴灌的形式,所用的化肥也发生了变化。
“瓜农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董宗浩说,两年前他和山东几家农业高校专家建立了联系,开始针对新疆特点,研制适合这里的新型生态化肥。去年,他在乌苏市哈图布拉镇一片戈壁滩上建起了一个化肥厂。在专家指导下,他开始生产一种生态液体化肥,这种表面上看上去像白糖的无味化肥,像输液一样,通过滴灌输入水管内,遇水后立即全部溶化,没有一点颗粒,变成一种营养液体很快被瓜果蔬菜、棉花等吸收。
26日傍晚,记者在董宗浩的带领下,一路奔波来到一片戈壁滩上,1000多平米的厂房车间、占地50多亩的工厂矗立在眼前,这就是董宗浩生态化肥的生产基地。“这种生态化肥很快让当地瓜农尝到了甜头,产品也就供不应求。”董宗浩说,目前到了瓜果成熟期,虽然施肥期过了,但他的3条生产线不停生产,为来年储备产品。
积累财富上千万元
“你看,这片瓜田里用的是我们生产的液体化肥。”8月26日下午,董宗浩指着一片足有千亩的瓜果田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在每一片瓜果地头,都有一根黑色的水管,而许多细细的水管都连接在黑管上,埋入地下通进了每一棵瓜果旁。“液体化肥直接输入黑水管,像人有病输液一样,不过这可是营养液,新疆的瓜果离不开这个。”董宗浩说,目前他的工厂规模还不是太大,年生产量在百万吨,北疆当地的上万亩瓜果中,有一半以上瓜农用的是他的化肥。目前,他已经投入上千万资金扩大规模,再上几套流动生产线,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生态液体化肥。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经过几年打拼,董宗浩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他又将大部分资金投到生产新产品的研发中,他明年的目标是占领北疆整个地区。平时,这位青岛汉经常成为当地市领导的“座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