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2011青企百强榜公布 6年前入选企业50家已下榜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2011-08-15 13:44:42

    “2011年青岛企业100强公示企业名单”近日对外公布。对比“2011年青岛企业100强公示企业名单”和“2005年青岛企业100强名单”,发现六年前入选大名单的企业里已经有50家左右下榜,其中,有的企业倒闭、有的企业被重组、有的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部分行业企业高速发展进而提高了门槛的高度,比如金融、石化等等,导致另外一些企业“被下榜”。但更多的企业则

是因为所从事的产业的原因,这其中,食品、制鞋、化工、橡胶、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企业成本加大、汇率变动等更多的产业整体困境而让其成为下榜企业的集中区,放眼全国,这些企业由于各种产业的原因而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难题。与这些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形成对比的则是,银行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势力在榜单中的一路走强,传统制造业独占青岛企业百强榜榜单的时代已经过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雄博弈正成为这份榜单的主旋律。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雄博弈

    ——从百强榜看产业变化

    制鞋、化工、食品、电子、纺织、橡胶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在榜单中日渐减少,而金融、汽车、建筑、流通等更加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的企业则逐年增多,随着近年来重点引进的诸多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制造业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中的高端领域日益蚕食传统产业在百强榜中的位置,产业推动正成为青企百强榜企业换榜率高升背后的主导动力。青岛企业百强榜将进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双雄”博弈时代。

    8月初,“2011青岛企业100强公示企业名单”对外发布,有18家上一年度的入选企业在本年度被挤出榜单。记者在综合2005年到2011年七份“青岛企业100强名单”之后,发现两个残酷的数字:一是参照两个临近年份的榜单可以发现,每年的企业换榜率都在20%左右,比较高的年份甚至接近30%,在榜单上时起时落的企业主要都是排名在后30位的企业,营业总额在20亿元以下的企业争夺榜单位置比较激烈,宏观政策或者战略瑕疵都会轻而易举地让一个企业被挤出榜单;二是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先后有180余个企业在这份榜单上先后出现,但由于每份榜单只有100个企业,这意味着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先后有80个企业曾经上榜而又在这份榜单上消失,成为青岛企业百强榜的匆匆过客,从这点来看,在百强榜上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后一个榜单的市场形势要比前一个的更加残酷而且具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当我们在对这80多家企业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除了部分企业是因为一些非经营方面的原因导致在这份榜单上消失之外,大部分企业在榜单上的上升或者下落甚至消失都和其所从事的产业在青岛发展的整体状况密不可分,这些企业这些年来在榜单上的表现就是所处行业近年来发展状况的“缩影”。

    传统产业下榜企业多

    记者对比2005年和2011年两份青岛企业百强榜单发现,有50家企业在榜单中消失,这些企业主要为制鞋、化工、食品、电子、纺织、橡胶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企 。这其中,外向型制鞋业企业最为明显,几乎是全军覆没,2005年之前,世原鞋业、三湖制鞋、昌新鞋业、泰光制鞋这四家企业凭借为国际运动鞋业巨头做代工而步入鼎盛时期,2006年,泰光制鞋的年营业额达到了11亿元,在次年发布的企业百强榜中位居第 位,营业额超过了交运、亨51达、利 来等本土企业,在同份榜单客中,世原鞋业也以8.5亿元的年度营业收入在排行榜上力压公交集团、东方铁塔、家乐福(青岛)等位居第69位。

    但这种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需求大幅萎缩, 时人力成本、原材料等持续上同涨,企业普遍面临发展乏力的难题,而且从产业导向来看,青岛产业发展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因素也导致青岛鞋业出口的“F4”今天都已经不如当年耀眼,目前都已经集体在榜单中消失,而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其中一家企业已经关停。双星和亨达则依旧在榜单中保持不错的位置,但轮胎已经取代制鞋成为双星的主业,而亨达则是走内销路线。

    无独有偶,食品堪称是青岛企业百强榜下榜企业最多的领域,记者通过粗略统计发现,食品领域近年来曾经屡次上榜的企业中有嘉里植物油、正进集团、大洋食品、浩大、红福集团、亿路发、浩源、东生、天祥食品、田润食品等十余家企业都已经下榜,佳元水产、正大等企业虽然在榜但排名已不如当年,几乎都在后30名的换榜“危险区”。

    据了解,青岛食品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主要为外向型企业,亿路发、佳元水产等都曾经是青岛食品出口领域的重点企业,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食品出口检疫等领域时常出现不利于这些企业发展的动向,尤其金融危机爆发对西方经济的重创让这些为欧美生活提供生活原材料的企业都遭受较大的伤害,此后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和利率上调虽然对所有的企业都有影响,但对于这些依靠劳动密集型加工发展起来而且对外部市场依存度又比较高的企业无疑影响更大。

    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相对于这些出口型的企业,万福、九联虽然也是食品领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无论是在企业整体规模上还是内外销市场比例的处理上都是那些下榜企业所望尘莫及的。这意味着,产业领域的宏观导向和企业内部的微观操作都是企业能否入榜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巴龙、纺织机械、高合、环球、华金、东佳纺机等构成纺织服装产业链企业在这场榜单博弈中也属于失利者。这其中,青岛纺织机械领域的大而不强成为落榜企业较多的直接原因,而青岛服装的“国际加工厂”角色也让纺织服装产业在榜单中的位置逐年下滑。

    新项目投产抬高门槛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化工领域企业的下榜率也表现得十分抢眼,广源发、红星化工、国风制药、橡六集团、天元化工、新宇田化工等化工企业集体从榜单消失。当然,作为资金密集型的化工领域,其下榜原因和食品、鞋业、纺织服装等原因还有一定的差别,广源发的下榜则是石化行业受国家调控导致企业被中化重组,而红星化工则是因为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发展而迁移到贵州,国风制药则是并入了上药集团的战略体系,这些产业因素都是企业基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变革。

    而地方政府对产业政策的导向变化更容易让企业下榜,也更容易让一些由新项目投产而产生的企业成为百强榜的新兴力量,这些大投入产生的大企业,改变着青岛的产业机构也提高着百强榜的门槛,青岛炼化、上汽通用五菱、四方庞巴迪、乐金浪潮、北船重工、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进入新世纪初,提及青岛,还被定义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而在轻工业中,制鞋、服装、食品都是青岛的重点领域,但在青岛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服装和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石化、机车、汽车、造船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速度,而和银行等服务业项目相比,发展速度更是落后,其结果可想而知。

    从全球发展来看,制鞋、服装、食品多在一些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生产,在广泛吸纳就业的同时,也被视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标志,近年来,青岛等沿海地区的用工和运营成本都大幅度增加,甚至青岛一些本土企业也开始到外地建厂以化解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企业下榜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企业的下榜和新企业的上榜就是青岛产业升级的另外一种写照。

    这也给我们的企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启示,就是通过廉价劳动力维持企业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青岛企业100强的门槛逐年升高,以至于我们不能够下出“不入选100强就意味着企业发展如何如何”这样的谬论,但另外一个客观事实,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多的高技术型企业进入之后,将会对每个企业的劳动力分配、产业政策指向产生微妙的调整,而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的未来。

    从这点来看,在未来,青岛企业百强榜将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双雄”博弈时代,将彻底告别原有的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企业之间竞争。

    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势头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另外一个焦点,就是上榜企业新势力的崛起,在2011年的公示名单中,最大的赢家则必然要属于金融业,共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青岛银行、光大银行等8家银行、保险机构新入选,成为换榜企业的重点领域。在一个资本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榜单上的整体走强是大势所趋。由于青岛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众多的没有入选的金融机构在后面排队,而随着资本作用的加大,这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将大幅度飙升,从下一步来看,金融机构在百强榜中所占的比例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青岛是一个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服务业企业虽然入榜逐年增多,但还难以形成与制造业叫板的实力。记者发现,在100强名单中,前五强的位置不变,而且是清一色的制造业企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六和集团、青岛炼化、青岛钢铁,而即使在前十强中,服务业也只有中国银行一家入选,依旧是制造业企业的天下。这反映了青岛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稳固,但在榜单的后半区,则更多是服务业企业的天下,而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也反映了青岛经济发展的活跃。

    当然,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央企和市管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劲,在前20强中,只有六和、新华锦、利群、即发四家民营企业集团,而从整个榜单来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榜单的中后部。据市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5%。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4%,集体企业增长0.3%,股份制企业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8%。”从未来预期来看,单纯就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来看,国有企业的发展势头还依旧很强劲。而后续企业想赶上,还必须要走过资产积累和资本积累两个阶段,才能有资本动摇百强榜的前半区。

    ■相关链接

    集装箱制造反弹通讯产业下滑

    翻开2011青岛企业100强公示名单可以看到,其中有11家企业相对于去年的排位没有发生变化,其余89家企业则发生了位置挪移或者下榜,这其中,青岛炼化和青岛石化两家石油化工企业都进入了前十名,在历史上还尚属首次,石化产业的巨大拉动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与此同时,集装箱制造、船舶制造等成为金融业之后的较大赢家,北船重工以47亿元的年收入位居第31位,排名提升15位,这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船舶订单增加有很大的关系。而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23.5亿元,排名提升了14位,中集冷藏箱制造和中集集装箱制造则实现了全面复苏,并再次进入百强榜,集装箱制造业当然不让的成为去年发展较好的板块之一。

    而青岛的通讯制造业则表现不佳,乐金浪潮、朗讯科技等企业的排名都有较大下滑,前者下滑7位,后者则下滑32位,基本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缩影。

    服务业50强四成为金融业

    记者在2011青岛服务业企业50强公示企业名单中看到,共有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企业19家,占据这份榜单的近40%,同时,烟草、通讯、能源、港口、交通等国有经济重点领域的企业15家,剩余的名额为商业、外贸、餐饮等领域的企业瓜分。

    在服务业中,中国银行山东分行、新华锦、利群、青岛港四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亿元。这其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以292亿元的营业收入稳居第一位,超出第二名新华锦集团120亿元,与此同时,作为这份榜单的最大赢家,银行业占据前十强中的4席,分别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另外三家进前十名的企业为青岛烟草、欧美投资和维客集团。

    记者在榜单中还注意到,我市服务业的整体规模都比较小,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都少于20亿元,更有10户企业少于10亿元,青岛中远国际活跃的年度营业收入只有不到2.7亿元。

    此外,服务业50强入选企业主要分布在银行、烟草、通讯等限制进入领域,这也基本反映了我市服务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尤其在商贸流通领域,只有利群、维客、利客来、海信广场、麦凯乐五家企业入选,餐饮只有良友一家企业入选,而在更多的服务业领域几乎都是大型企业的天下。从这点来看,青岛的服务业无论从结构还是规模都需要大力发展。

    制造业百强企业规模过于悬殊

    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35家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20亿元的企业有31家,两者合计66家,占据制造业100强的三分之二,这就是作为今年首次列入排序范围的青岛制造业100强公示企业名单给记者的初步印象。

    海尔、海信、六和、青岛炼化、青钢依旧占据排名的前五位,海尔的营业收入为1405亿元,是最后一名青岛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1.45亿元近1000倍,这也如实反映了我市制造业领域企业规模之间的悬殊差距。

    青岛制造业领域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也达到了11家,分别为海尔、海信、六和、大炼油、青钢、青汽、青啤、青岛石化、南车四方、上汽五菱、双星,依旧是国有企业占据主流。与此同时,青岛企业100强的企业悉数进入制造业企业100强名单的前52名。(记者 门国锋)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移动联通称充100送100是骗局 通话会强行挂断
下一篇:奖金将分摊到12个月征税 年终奖不再多赚少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