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月起,82种药品的459个剂型将降价。记者昨日从我市卫生部门了解到,我市各医疗机构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物价部门的要求调整价格,而根据以往药品降价的情况来看,山东和青岛的降价药品数量还会在此基础上增加。据了解,此次降价药品主要集中在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药品等。 今年第二次药品降价 据了解,从9月1日起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 降价药品多长期使用 据介绍,此次降价的药品主要是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药品,这些药品的使用者基本上都是长期用药。比如列入此次降价范围的曲安奈德,它广泛适用于各种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牛皮癣等,同时也是关节痛、支气管哮喘、肩周炎、腱鞘炎、急性扭伤、慢性腰腿痛及眼科炎症等病症的对症药,此次调价后,曲安奈德6毫升喷雾剂的最高零售价格被限定在31.8元。另外,如拜尔公司生产的氯膦酸二钠胶囊,最高零售价降至1194元,记者在市北区一家药店查到的当前售价为1283元。“对这类使用周期长的药品,降低价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业内人士称。 此外,此次价格调整的药品,多数是日均使用费用较高的,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也就是说,降幅较大的多为大家普遍用的、价格比较高的药品。九医药剂科谭海玲主任表示,这一次调整的药品数量虽然不如以往多,但药品都很有针对性,一些高价药品的降价幅度达到了10%以上。 患者对降价“没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降价频频,“药价虚高”和老百姓“看病贵”的声音依旧存在。据了解,包括今年3月的降价,国家发改委近7年来,已经推行了27次降药价。本次降价已经是国家发改委近7年来第28次宣布下降药品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降药价效果不明显,很多老百姓甚至在就医时对药品降价没感觉,问题主要在于降价后低价药品往往“换马甲”重生。由于目前的医疗体系仍是“以药养医”,按照规定医院在药品采购价的基础上可以加价15%卖给患者,低价的药品显然不怎么受医生欢迎。因而,每次降价之后总会有一批药品因为价格太低而“失踪”,换个“马甲”之后以高价药的面貌再次出现。另外,由于医院开出的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大。一旦药品价格降幅过大,基于医院与医生的共同利益,药品将很少卖出。而其造成的结果将是企业不再生产该低价药品,使得药品行业出现“一降即死”现象。 一降价药品就没了 “红霉素注射剂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药品,但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基本进不到货了,医院只能想办法用别的同类药品替代。”据海慈医院药品采购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去年5月份山东省挂网招标时,红霉素针剂(0.25克/支)价格为1.12元,销售价为1.29元,这比此前的销售价格降低了近80%,中标单位是大连美罗制药公司。可时过不久,医院打算进货时,却发现这种药品断货了,对此生产厂家解释为 “原料涨价,生产此药品亏本。”据介绍,红霉素类的药物,另外还有红霉素片和红霉素软膏,各医院均不缺货。“不但我们医院没有红霉素注射剂,其他医院也没有,因为按规定不能去别的单位进货,医院已大约有一年没使用这种药物了,只能用其它抗生素注射剂替代。”这名工作人员说。 50多种药“人间蒸发” “近两年来,我们医院已有50多种药品没进到货了。”岛城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有种药品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1克/瓶),其商品名为“来比信”,降价前的零售价格为90元,而按照发改委的通知要求售价降为37.8元,如今这种药品早就“不见影子”了。据了解,因降价而消失的药品覆盖范围较广,涉及眼病、皮肤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既有抗生素,也有中成药。虽然各医院的用药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近两年来消失药品均在两位数。 “上一次降价时,泰得欣的用药问题就陷入了麻烦,供货商提出利润降低要断货。”一家二甲医院的药剂科负责人说,泰得欣是一种进口药品,以前价格是1克50元,降价后为11.3元。如果泰得欣断货,只能用另一种名为“复达欣”的抗生素替代,复达欣也是原研进口药,1克的定价是55.3元,海南海灵生产的头孢他啶1克也要55.6元,这些价格比泰得欣的原价都要贵,这种情况导致低价药消失,其他同类的高价药或同价药品顶替上来,所以不少患者对药品降价“毫无感觉”。 (记者 陈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