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桥隧开通在即 记者全面解析桥隧时代意义(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6-28 07:09:45

    胶州湾隧道后天正式通车

    青黄终“牵手” 大青岛拥抱“同城一体”新时代

    纵观古今中外,大国崛起,无不向海而兴、开海而盛。回眸百年青岛的发展轨迹,如果说滔滔黄海赋予了她通达世界的广阔空间,那胶州湾则是孕育她文明昌盛的宽厚母体。

    百年来,蓝色的波涛影印着城市的历史。这片山海相拥、丰饶广袤的土地,不但养育她的子民世代繁

衍,生生不息;而且还目睹了小小渔村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然而人们欣喜自豪之余,长对碧水相隔、“青黄不接”的天堑望海兴叹。

    如今,在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时刻,青黄全天候衔接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胶州湾隧道,全长7800米,以项目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施工技术最新,在中国隧道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高水平的设计、高标准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成为青岛新世纪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6月30日,连接东西两岸的青岛胶州湾隧道就要通车了,这开创了大青岛建设发展一体化的新时代。青岛东西海岸将形成合力,抱团出击,开创美好未来。

    风雨兼程 26载青黄终“牵手”

    回顾青岛的百年之旅,当雄姿勃发的凤凰鼓风而行,却因“青黄不接”的胶州湾,束缚了志存高远的翅膀时;当轮渡运力有限,速度缓慢;高速公路里程绵长,不堪重负时;当浓雾、冰雪等极端天气造成交通停滞时……“青黄畅通”刻不容缓的议题,严峻地摆在了城市决策者面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84年起,历经10年论证,凝结数十位专家和院士集体智慧,“南隧北桥”的建设方案终于在1993年扎实落地。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逐步展开,海湾通道建设全面提速。2003年10月,市政府邀请国内著名隧道、桥梁、城市规划专家举行了青岛海湾通道专家论证会。2004年10月,市政府举办了市民听证会,社会各界积极献言献策,人民群众热情踊跃参与。英雄所见略同,民心所向统一,政府决策果断,这是市委、市政府在重大项目决策上民主、科学、务实的又一典型范例。2006年1月13日,青岛迎来春天的喜讯:隧道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现代化的腾飞梦想在期待中终于绽放光芒!

    肩负使命,铭记重托,探索前行。作为项目法人的国信集团,本着对城市负责、对人民负责,坚持国际标准、诚信精神,紧张有序、精益求精地组织筹建海底隧道工程。按照“瞄准世界一流、设计精品工程”的要求,2006年10月,海底隧道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力求体现世界水平和青岛特色。面对全市上下要求尽快开工、早日圆梦的强烈呼声,国信集团始终坚持“前期准备工作再怎么充分也不过分”的原则,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围绕整体方案、前期设计和风险控制,历经600多个日日夜夜,一丝不苟,千锤百炼,无数次论证,无数次勘测,力求万无一失。

    20年磨一剑,万事已经齐备,东风徐徐正起。2007年8月,黄海之滨,激情澎湃,礼炮齐鸣,胶州湾隧道正式开工,为解决工程规模大、工期短、施工量大的难题,项目部充分增加作业面,最多时达到17个,全线4个标段,夜以继日,气势如虹,创造了工程单位造价最低、施工进展最快的纪录。隧道开挖的土石方达到了300万立方米;所用钢材超过4万吨,建成6座埃菲尔铁塔绰绰有余……

    2011年6月30日,在这座城市迎来12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胶州湾隧道全线通车。这一历史时刻,注定将永远铭刻在青岛—母亲城的发展史上。咫尺天涯的7.8公里距离,风雨兼程的26年历程,感天动地的900多昼夜,奋进开拓的870万青岛人,终于实现了执守百年的共同梦想。

    两岸一城 西海岸蓄势“爆发”

    胶州湾隧道对于青岛意味着什么?对于西海岸意味着什么?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城市研究所所长郭先登曾撰文指出,伴随着胶州湾隧道及青岛海湾大桥的通车,大青岛时代已经迎面而来。青岛消除了因胶州湾而形成的天然屏障,形成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全域1小时、半岛城市群两小时交通圈,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同城化协调发展水平;展示出青岛全面建立海湾型城市经济与布局新结构,建立以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吸引人流、物流和商流的美丽海滨城市,形成更加适宜于居住、创业与发展,建设和谐青岛与幸福青岛的新环境。

    两岸一城,合理布局或许就是胶州湾隧道这条海底蛟龙的最大意义。

    对于青岛主城区而言,胶州湾隧道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城市外延,将使青岛主城区集聚多年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能量,有了更为广阔的释放空间,市区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内部循环,从此会迅速释放出来。青岛也将更加表现出经济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光彩,更加突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乃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更快地发展。

    对于西海岸,胶州湾隧道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从26年前创立到今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目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职能、产业布局、文化积淀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发展的内在动力。胶州湾隧道的开通,则提供了外部的机遇支撑。为适应开发区内外因聚合的爆发式增长,在步入同城发展的轨道后,开发区必然顺应社会资源自然配置的规律,做出一定调整。这种调整,将使开发区的产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使聚集了青岛30%的工业基础,六大产业集群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的开发区,发挥更大作用。

    胶州湾隧道的通车还将推动西海岸由经济区到功能区的转化。据了解,目前,开发区高水平打造的“五大板块”相关的总体规划即将出台,其实这也是开发区为迎接胶州湾隧道开通而谋划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五大板块”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引领开发区向经济、旅游、文化、教育、商贸等功能完善的城市区转型。其中,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最引人注意。以金沙滩为界,东部旅游观光、西部休闲度假,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完整的城市区转型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宜居性,提升开发区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胶州湾两岸的协调发展。青岛开发区工委 (黄岛区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管委主任马卫刚这样评价:“胶州湾隧道的通车,长期以来困扰青岛西海岸的跨海交通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给开发区更好地承接母城辐射、融入‘同城发展’带来直接便利,城市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城市活力进一步激发!”

    快捷通道 让两岸居民心更近

    每当别人问起孙宁芳籍贯的时候,孙宁芳总会说“青岛,开发区”,这个习惯在她来青岛工作的5年时间里从未改变过,尽管走出家门不远就能看到单位的写字楼,但在胶州湾东岸工作的她还是经常有背井离乡的感觉。

    “这湾海水将两地生生地隔开了,无论是地域还是人心”,孙宁芳说,“你很难接受漂洋过海还是一座城的感觉。但胶州湾隧道通车后就不一样了,我从单位下班可能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就能到家,那时住在主城区和住在开发区又有什么分别呢?”

    两地一家,同城一体,这是胶州湾隧道的另一个重要意义。

    普加网CEO谢清禄热切地期待着胶州湾隧道的通车。作为落户在开发区的互联网企业,普加网对人才有着特殊的需求。谢清禄告诉记者,海底隧道的贯通,将促使岛城东西岸的经济联系和人才流动更加灵活便利,这将让普加网大大受益。“10分钟”距离,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加盟,同时,交通的便捷将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自身城市功能的完备,进一步推动良好人才环境的创建。在企业运营上,与市区的紧密连接,也将提供更为广阔的业务拓展和宣传推广平台,吸引更多互联网用户的关注和使用,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良好的机遇。

    家住薛家岛社区的胡尧政对隧道的开通也充满了期望。胡尧政的儿子来青岛工作15年了,如今一家人居住在齐东路上。由于儿子工作较忙,为了看孙子,胡尧政每周从薛家岛坐轮渡再坐公交车到儿子家,每次都要折腾上3个小时,要是赶上雨雾天气,只能望海兴叹了。胶州湾隧道通车后,胡尧政的“看孙子”之旅将会愉快得多,出门坐上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来到儿子家,不用担心雨雾,和孙子玩够了,随时可以回家,方便又快捷,住在开发区,甚至比住在崂山区还方便。

    董修鸣住在江西路,因为工作关系和开发区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已退休的他向记者讲述了往返两岸的故事。“最早的时候,去趟开发区和现在去北京上海的感觉似的,正经出趟远门,需要早打招呼,早准备。”董修鸣说,后来随着轮渡的逐渐改善和胶州湾高速公路的通车,往来两地的时间逐渐缩短了,可怎么着也得两三个小时。胶州湾隧道通车以后,过海时间只需10分钟,真是一个城市的感觉。

    这本来就是一座城市,胶州湾隧道的通车将彻底打破胶州湾的交通桎梏,同时10分钟的跨海时间将极大地拉近两岸居民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助推“大青岛”发展。(孙静芳 徐崇德)

-

相关阅读

上一篇:胶州湾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30日14时将通车(图)
下一篇:青岛胶州湾隧道大桥:创新铸就世界级工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