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胶州湾,青岛母亲湾’,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城市生存发展语境下,更确切的意义应该是:在青岛建置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沿着胶州湾东岸以胶济铁路为依托,形成的南至小港北到沧口的狭长工业带,成了供给城市母体生存成长营养的输血大动脉。”总结青岛历史的工业发展,我市一位城市历史研究学者曾如此评价。 在青岛建置120周年的今天,桥隧通车,城市发展马上步入桥隧时代,当人们的目光再次聚 焦在桥隧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11-2012年环湾保护行动计划》中“按照把胶州湾由工业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旅游岸线和生活岸线的要求,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将胶州湾东岸迎接桥隧时代发生的惊喜变化背后的城市发展战略清晰“点读”出来。 桥隧时代,环胶州湾东岸迎来百年蝶变! 不闻机器声只见新楼起,新小区取代老工厂。 青岛启动老企业搬迁改造已见成效,生活岸线初具形态 ! 起步于19世纪末的青岛近代和现代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已在沿胶济铁路环胶州湾东岸的南北狭长带形区域形成工业区,而这一工业地带的形成,直接影响了青岛城市近一百年的发展框架。 而如今,当记者从市北区小港湾出发,沿着市区道路一路北行,走马观花历史上的环胶州湾东岸工业带时,耳边已经听不见工业区喧嚣的机器声响,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个个或已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环境优美、高楼林立、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同时因为环湾大道建设,在胶州湾东海岸区域,生活岸线初具形态。 最大国棉厂变身居民区 “站在杭州路立交桥边,再看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国棉一厂,我是一点都看不到工厂的痕迹了。”位于海岸2号的原青岛国棉一厂厂区内,十余栋高楼拔地而起,与旁边飞架而过的杭鞍快速路一道,构成了一幅极具现代都市张力的城市剪影,难怪在国棉一厂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任国富感叹城市变化太快。如今的国棉一厂,除了东边那条有百余年历史的胶济铁路的铁轨外,其他绝大多数工厂建筑都消失无影了。 “远的不说,近的只说20多年前,这里是全青岛响动最大的区域之一。上万平方米的厂区,八万纱锭的纺纱机、上千台织布机24小时轰响运转,多喧闹啊!”任师傅说,在他的一生中,早已经习惯了听国棉一厂的机器喧嚣声,也看惯了上千辆纺织工人的自行车车流从海岸路奔流而过的情景。现在一下子,这里不仅没有了机器,而且连工厂的围墙都难觅踪迹了,他说还真有点不习惯。 “虽然心里还在留恋过去的时光,但更多的是对新变化的惊喜。当年的工厂区成了时尚居民区,当年的机器喧嚣变成居民的欢声笑语。”任师傅说。 顺着去年通车的环湾大道一路北行,像国棉一厂这样老工厂被新小区取代的区域,不时映入眼帘。原来的一木工厂正在建设新小区,5年前还是旧厂房密集的四方孤山一带,如今已成了多家大牌地产公司的黄金地。 沧口“大拆”迎接桥隧时代 沧口四流中路接近永平路一公里的地段上,因为国棉六厂、国棉九厂位于道路两边,棉纺工人的宿舍在工厂附近,所以这一带曾是沧口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可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时,却发现不少商铺关门,路上行人稀少。再一看路边的楼房,才知道这一片区的整体拆迁改造已经启动,楼房门窗已无,只待楼房拆掉。“这一片都要拆,拆完后,规划建设交通商务区。”今年55岁、国棉六厂机械工于田指着路边一排排待拆的楼房说,这些房子拆掉后,规划建设的商务区漂亮极了。“我看到规划效果图,那图景可是再借我一个脑子也想不出来的。” “因为现在拆迁,我在东李买了一套房子,但与新家相比,还是这里最牵动我的心。”于田告诉记者,因为大桥建设、铁路北站和地铁等项目建设,李沧区规划在沧口打造交通商务区。一想到很多年几乎停滞发展的沧口,要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身,于田心里就会激动。“没启动拆迁前,我只要在家窗台上,就能看到海湾大桥建设成啥样了。因为大桥、车站都修好了,沧口交通商务局的建设步伐就会进一步加快了。”从小生在沧口,在国棉六厂宿舍长大的于田对沧口充满热爱。“等这一片规划建设好了,我还要搬回来。” 记者了解到,在李沧区的城区规划中,李沧区西部区域今年将重点实施交通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工程、板桥新城开发工程、楼山片区升级改造工程;在中部区域,重点实施中心商圈整体升级工程、十梅庵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在东部区域,重点实施休闲商住区建设工程、东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建设工程。 所以,沧口不少区域正在规划拆迁改造,可以预见的是,桥隧时代通车后,在胶州湾东岸地带上,曾经纺纱厂、机械厂以及化工厂云集的沧口将华丽转身,迎来一个老沧口人未曾见过的全新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