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01年向西挺进 城市新发展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6-22 09:24:06

   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时间,一个现代化新城区在胶州湾西岸迅速崛起,成为与隔海相望的东部老城区等量齐观的重要一翼。在东西两岸比翼齐飞的宏大框架下,一个以开发区为核心、拥有保税区及一流港口的西海岸新城正在形成,一个纵横胶州湾两岸、拥有广袤发展布局、辐射周边的大青岛格局正在由蓝图迅速变成现实。青岛的城市结构、城市容量、城市凝聚力,由此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青岛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竞争能力正在实现着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一切,都肇始于2001年春天,肇始于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个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决定:挺进西海岸——青岛新腾飞的一个战略突破点。

    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决定“西扩”

    “老规划”讲述开发区十年变化翻天覆地

    向西向西

    今年73岁的张金库老人,从1986年到开发区工作担任规划处处长,退休之前是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分管规划建设。

    “我记得是2001年的春天,首次提出‘挺进西海岸’的战略构想的。”张金库说,“这一战略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开放空间、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西海岸,能够构筑青岛新一轮增长点,构建大青岛新的着力点和凝聚新兴产业着陆点。”

    是年4月30日,基于这一战略构想,青岛市政府《关于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决定》赋予了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挺进西海岸”由此开始了从战略构想到具体决策乃至全面实施的进程。2002年“挺进西海岸”战略继续发展成建设青岛、黄岛、红岛“三岛一湾”的品字形城市大框架的战略构想。

    “‘挺进西海岸’战略初步实施的标志就是,青岛的名牌大企业西移。”张金库老人说,“2002年4月,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开始由东部老港区向西海岸前湾新港区全线迁移。其后,海尔海信等大企业也陆续将生产基地迁往西部来,如今,这些港口企业在开发区的生产业务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市区,这也为青岛西部战略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翻天覆地

    “如果知道开发区以前的样子,才会对开发区现在的发展有更深刻的感触。”张金库老人说,“那时我刚来开发区的时候,开发区这里还一片荒凉,属于三不管的地方,没有道路,没有水,没有供暖,没有农贸市场,什么都没有……那时候我们连喝的水都要自己去很远的地方挑。我1986年来青岛之前,曾经在广西工作,也是负责开发一些没有开拓的地方,然而即使是在广西也没有碰到连水都吃不上的情况。”

    “可是,从2001年到现在,你看开发区笔直的大道,崛起的高楼,我出门就有非常大的购物超市,坐车也有很方便的公交车,包括开发区作为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仅注册批准建设的五星级宾馆就有14个,已经超过了市区。如今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城区,并具有可以自我完善发展的生活服务区、工业区和各种功能区……”张金库老人说着开发区如今的发展,就好像在说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一样骄傲。

    通向未来

    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的时间里,开发区俨然已形成了家电电子、造船、港口、汽车、石化、海洋工程等产业层次高、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并逐渐形成综合服务业集聚区、前湾港物流集聚区、凤凰岛旅游文化创意集聚区、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青岛的城市空间布局,也由长期以来单一的“带状布局”,嬗变为青岛、黄岛、红岛立体发展的“品字格局”,使我市与整个半岛城市群的互动发展空间更为辽阔。

    张金库老人在退休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青岛开发区的海底隧道开通,“开发区要想进一步发展,没有隧道,是绝对走不通的。”张金库老人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隧道还仅仅是一个构想,那时候有个二炮的隧道专家来青岛,我们就请他做了一个评估,如今到现在已经20年过去了,隧道终于要开通了,我要说这是一个‘迟来的爱’,然而通过这条隧道,我已经可以看到开发区今后的远大前程。”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三个代表引领青岛跨越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