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5月15日,在全市人民的嘱托声中,我市第一批7名援藏干部带着全市人民的期望,告别妻子儿女、家乡父老,沿着孔繁森同志的足迹,来到遥远的雪域高原,开始了他们援藏生涯,也开始了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之路。 青岛市委、市政府于1995年-2008年先后选派5批党政援藏干部共35人,将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进做法与老西藏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相结合,推动了对口支援各方面工作的大跨越、大发展。 高原下马威很辣 时任市高科园管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辛克竹是我市第一批7名援藏干部之一,他在日喀则市担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各种资料文案的整理汇总工作。“1995年5月20日,我们抵达西藏贡嘎机场,一下飞机,到处都是褐色的,见不着绿色植物。”辛克竹说起当年援藏时的经历,依旧记忆深刻,“从机场到日喀则市277公里,这277公里的道路是中尼公路的一部分,也是西藏惟一的一条黑色路面。中尼公路是沿雅鲁藏布江修筑的,七八米宽的路面,在会车时要格外小心。路面的一边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另一边是高山峻岭,再加上泥石流频发,让道路格外难走,我们上午9时多下飞机,下午近2时许才到了日喀则市。” 如果说道路难行是西藏给予辛克竹他们的第一个下马威,那么高原低压缺氧就是第二个了,“当时山东派了47名援藏干部,同一天就有7名住进了医院,缺氧还是次要的,更加关键的是气压低,我们三年后回来检查身体,全部的人都心脏移位。” 住的条件很苦 “来的第二天我们就吃藏餐,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生牛羊肉和手抓牛羊肉,特别是羊茶,实在是不习惯,腥味太浓难以下咽。”辛克竹介绍说,西藏的农牧民基本上不吃蔬菜,因此种的就很少。刚来的那阵子,当地用最好的菜和青稞酒、酥油茶来招待援藏干部,可是大多数同志还是因为高原反应,闻到饭菜的味道就想吐。 由于高原气压低,水在85℃就开了,可饭菜怎么也煮不熟,什么东西都要用高压锅煮,再加上当地没有精盐,都是用盐巴,吃起来很不习惯。为了闯过这一关,辛克竹他们把吃饭当任务,不愿意吃饭强行咽。他们还为吃饭列了一条纪律,不准吃小灶,不准开小差,更不准 “绝食”。辛克竹笑着说:“那时候我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小咸鱼都成了大家的宝贝。” “我们在日喀则市是住在铁皮房子里,墙皮是土坯的,晚上一下雨,落在铁皮屋顶上就好像打鼓一样。有几间房间屋顶上有瓦片,但是瓦片坏了因为没有替换的,我们只好用尼龙袋子放在屋顶遮雨。”辛克竹笑着说:“我那房间就床的地方不漏,其他地方都漏,简直就是像相声里说的那样,‘外面下小雨,屋里下大雨’。”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同志们依然忘我的工作,我当时在政务办写材料,各种民俗、工作情况,包括卫生局、民政局等等都需要我们来写,常常午夜12点以前都不能睡觉。许多同事因此生病了,甚至在医院连吸氧气的条件都没有。” 家的滋味很酸 “我们刚去的时候,日喀则整个市区都没有一部外线电话,后来我们自费花了7600元装了4部脉冲电话,因为电话的线路质量很差,电话很难拨出去,经常拨了很多遍,仍然联系不上家人。所以正常情况下,书信就成了与家里联系的主要工具。”辛克竹动情地说,“很多人的老母亲年事已高,孩子却小,一离家就是几年时间,思乡之情真是怎么也无法抑制。于是,夜半电话响起时,我们会不顾一切地奔出卧室,不管是谁的电话,都要先唠叨上一阵,听听那亲切的乡音……” “当时,我们还把那首《说句心里话》的歌给改编了,歌词就是‘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你不援藏,我不援藏,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 看见西藏巨变很甜 “我们刚去日喀则这个西藏第二大城市的时候,全市没有整条的柏油路,没有红绿灯,没有三层以上的建筑物,当时全市的总产值仅为1.2亿元左右,全市的财政税收等收入也仅为230多万元。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走的时候,市内绝大多数的道路都已经硬化,各种公共设施和民用建筑物也都拔地而起,财政税收达到1250万元,全市总产值也实现了翻番。与能看得见的变化相比,我们的援藏工作加深了西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流,带给了日喀则人民在观念上的更新和进步,这一点对日喀则市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辛克竹说起他们当时援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面对这些成就,仿佛当时吃的所有苦都值了。 |
上一篇:12万青岛知青四海洒热血
下一篇:三个代表引领青岛跨越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