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轰鸣炮火中血战台儿庄 1938年,在苏鲁交界台儿庄,一场浴血奋战展开。 1938年4月,林明随增援部队从固镇上火车,连夜开往台儿庄。到台儿庄时,他看到火车站的硝烟还没有散去,日寇丢弃的坦克车触手还很热。这时,孙连仲的26路军刚刚撤下来,增援部队一到,就冲过去接了他们的防地。 “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我们边射击,边挖掘身边的土地掩护自己,把敌人打退了,我们再继续前进,卧倒 经过十多天的激战,他们在兰陵镇与日军对峙着。到处是尸体,大炮和机枪轰鸣声音不绝于耳,还有冲锋的厮杀声和野狗的嚎叫……直到5月17夜全线撤退。接着,又开始了徐州大突围作战。 “大撤退的那天,我们在前沿阵地不远处的交通壕边集合,我们走走停停,在一个村边再次停留时,我顶不住困意,倒在路边睡着了。 ”林明回忆,当第二天清晨他睁开眼睛的时候,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但是大部队已经不见踪影。从到处都是死尸、枪械和弹药的战场上,他找到一支小马枪,随同几个散兵一起找大队。他们白天隐蔽,夜间行动。十几天后,终于在亳州一带的一个雨夜中找到了部队。 当新华社冀察支社记者 台儿庄战役后,林明随部队到达河南南阳一带补充休整,休整后又参加保卫大武汉的外围战役。几经周折后,1939年4月林明随东北军中的党组织一起回到陕北,先是在“陕北公学”53队学习。当年8月初,林明随学校到延安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就是今日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并且挺进敌后。出发前,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为他们讲话送行。经过两个来月的三千里行军,才到达晋察冀边区。 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日本政府发表乞降声明的第二天,林明被第一个调离冀察党校,去新华社冀察支社当记者。 1945年8月23日,他接到命令接管当地电台。接管了张家口电台后,还担任了第一任台长。后来又因为有这段历史,1949还接管了青岛广播电台,并担任了第一任台长。 他始终关心城市的发展 1983年办好离休手续后,林明开始搞调查研究,写下《浅论青岛市城市性质兼对总体规划的几点意见》等十几篇论文后封笔。 “现在我已经离休27年,但我并没有停止工作。 ”林明告诉记者,他先是担任青岛市冬泳协会主席12年,同时还在省、市“老年体协”搞“老体”科研;另外还参加青岛市国土规划“环保”部分的编制,以及青岛市“老干局”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在他年逾五旬的时候,又开始研究中医学与癌症。研究三四年后,他认为有所得,便动笔写成著作。 88岁对着电脑“盲打”学习精神感动小记者 昨日下午,因为走错路,等到达林明家中时,已经迟到了20分钟。门卫告诉记者,林老已经下楼三四趟。 小记者夏川越和张慕晗将手中的康乃馨送到林老手中,并祝老人健康快乐。“谢谢你们,孩子们!”林明老人接过花束后,露出了孩童一般的笑容。“林爷爷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一直在不断进取,学习新知并坚持伟大理想,我们一定会向他学习。 ”当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接近尾声时,两名小记者悄悄地说。 当林老展示他的文稿时,带领记者走到书房的电脑前。 “这是您的电脑?”“呵呵,对啊。我18年前学会的电脑。 ”一边单手灵巧地输上密码,林老一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也可以 “盲打”了。虽然没有计算过打字速度,但日常写文章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