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报考驾照将填器官捐献意愿 规定年内有望施行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4-26 07:06:20

    目前困境 捐献遗体的人很少

    “目前捐献遗体的人很少,就算已经签了协议,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家属的阻挠而不得不放弃。”记者采访了解到,负责捐献遗体的工作人员在接收遗体捐献的过程中,经常被遗体捐献者的亲属拒之门外,几乎每年都会遇到。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80%的遗体捐献者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 。一些老人在签捐献协议前,没有和家人商量,还有的即便商量了,家属在情感上也一时难以接受

,认为如果不能让家人完整地火化,那就是“不孝”或是“大不敬”。“传统的丧葬观念和习俗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30年来登记的人不多,而实现捐献的人更少的原因。”有关负责人说,中国人逝后讲究入土为安,所以要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解剖之用,很多人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做。

    两家医院 申请器官捐献试点医院

    记者了解到,青医附院和401医院是我市仅有的两家可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但他们都要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做器官移植手术。“目前岛城也有大量需要进行肝脏、肾脏、肺脏等移植的患者,但是移植器官的来源只能是患者本人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亲属。”张少芹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将器官捐出,但因为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全省也仅有日照市的一例人体器官捐献案例。

    “我们目前正在做器官捐献试点医院的申请工作。”401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下来相关资质后,才能在红十字会和卫生部门的监督和监管下进行非亲属器官捐献的移植工作。

    排队等待 失明患者急盼眼角膜

    “眼角膜的捐献现在也比较惨淡,数量太少,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面对众多等待手术的患者,医院也只能干着急。”昨日,青岛眼科医院专家应良告诉记者,眼角膜移植手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在材料这一关上遇到大麻烦,没有眼角膜,医生水平再高也发挥不出来,简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据应良介绍,青岛眼科医院每年要做四五百例眼角膜移植手术,使用的材料是从全国各类渠道捐献过来的,而青岛本地的捐献数量每年最多也不过十几只,“眼角膜可是稀罕东西,有时候为了让更多患者复明,医生便把眼角膜尽可能地分开用,一个眼角膜最多能帮助3名患者重见光明,但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一整个角膜才行。”据了解,目前医院常年有近百名失明患者在排队等待眼角膜材料做手术。

    双赢结局 移植让生命得到延续

    “人体器官捐献在北美和北欧一些国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们都有一套各自的捐献体系。”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夏玉军是岛城器官移植方面的专家,他告诉记者,在美国有一个特定的组织 “健康和人类服务秘书处”,这个组织属于公益组织,由政府监管。他们在一种公开、透明的模式下,负责人体器官的采集和分配工作,根据患者的需要或者一定方式的排序来确定分配捐献者捐献的器官。

    “申领驾照时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只是迈出了人体器官捐献的第一步。”夏玉军说,在我国器官的采集、保存、处理、分配等问题都需要一个组织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完成。没有一个协调组织,就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每年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对于这样的群体而言,器官移植可能是一种双赢的结局,对于逝者的家庭,通过移植,他们可以感觉到逝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对于器官移植者,则可能得到战胜疾病的机会。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多数重伤者,在医院里将正常的器官消耗衰竭。

    相关法律 公民有权捐或不捐器官

    记者了解到,我国于2007年5月日正式实施了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其中关于“人体器官的捐献”方面规定了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有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另外,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记者 孙启孟 陈珂)

-

相关阅读

上一篇:4条公交线穿越海底隧道 沿途各站点首次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