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上午,市政府召开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向包括港台记者在内的20多名媒体记者,详细解读《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及《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就记者提出的若干问题作出答复。“到2015年,淡化海水将占整个市区居民供水总量的25%。”在这次发布会上,海水淡化工程、行政区划变更及打造宜居 一带五区多支撑点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任振刚解读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 据介绍,市发改委结合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构筑我市“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 “一带”就是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以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五区”就是加快推动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带动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 “多支撑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现代装备制造、石化和海洋化工、现代物流、滨海商务旅游度假、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服务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形成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多点支撑。 海洋GDP有望年增16% 根据规划,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将青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使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具体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胶州湾海域功能区达标率90%,主要海河流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100%。 “青岛要用十年时间再造一个青岛港。”任振刚表示,青岛“因港而生,凭港而兴”,港航建设将是整个规划方案中的重要一环,而目前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的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将利用十年时间,在吞吐量、世界地位及物流配套等方面赶上青岛港的水平。同时,青岛还将加强物流产业建设,任振刚透露,本市“加快物流业发展意见”已基本制定完成,近期有望出台。 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迟殿谋表示,目前已经有13个大项目入驻董家口港区,3个泊位已实现简易投产,基本上实现开港运营。而在3―5年内,董家口可达到1.2亿―1.5亿吨吞吐量,目前已签约的项目涉及矿石、石化、煤炭等多个行业,包括矿石保税仓库、中石化45万吨原油码头、500万吨天然气接收站、大唐电力、华能电力等。 水龙头明年淌“海水” “整个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就将青岛定为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青岛淡化海水利用将占市区用水总量的25%。”任振刚表示,在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就是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范围和规模,探索淡化海水进入市政管网进行城市供水的运营模式。 任振刚表示,青岛与西班牙合作的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将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预计日处理海水能力将达10万吨。对此,市政公用局供水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位于李沧区印江路,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今年设备将运送到工厂,年底开始调试,明年市民便可以通过水龙头喝到淡化海水。仅这一个海水淡化项目,就可以满足50万人的日常生活用水。 “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够实现海水淡化利用,将对整个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有深远影响。”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马鸿冰表示,“目前全市的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10万吨,但远远不够青岛市民吃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什么时候青岛的海水淡化生产能力日产50万吨,甚至达到100万吨了,青岛就不会再为缺水而困扰了。”马鸿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吨自来水一般在1.5元-2元之间,而目前淡化的海水每吨在4元-5元之间,但随着淡化量的增大,成本会逐渐降低,而农村耕地用水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保障。 西海岸经济新区适时拓区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尤其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是否将打破行政区划对于经济建设掣肘问题,任振刚作出了详细解释。 任振刚表示,根据我市蓝色经济区总体布局规划,五大功能带动区基本不会受到岛城行政区划的影响。具体来说,如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胶南市范围内,鳌山海洋科技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主要集中在即墨市鳌山卫镇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规划。根据国家批复的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被列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可能在陆地空间上扩大部分功能区的分布面积,进而影响到当地及周边的行政区划。 据介绍,西海岸经济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功能定位为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旅游度假区。而从规划图来看,对于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做了一场“大手术”,面对如此众多的功能区域,单纯依靠黄岛开发区无法满足其空间需求。而在其他省市的沿海经济建设试点中,已有打破行政区域划分,服务经济发展的先例,如天津新港滨海新区。 昨天记者就西海岸经济新区采访了市蓝色经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这名负责人表示,西海岸经济新区是省蓝色经济规划中较为特殊的一项提案,根据国家及省规划要求,将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西海岸经济新区可能适时扩大,但目前尚未出台明确规划。 “我们已经组织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但目前的行政区划已经较为成熟,如再作调整面临难度比较大。”这名负责人表示。 6000亿投资还可能追加 “青岛将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300个重大项目。”任振刚表示,规划中的300个项目,是由各个部门、各个区市提供的从2011年算起今后5年准备投资建设的项目。这些项目前期工作一直在做,只是还没有形成投资。从产业分布来看,这300个项目包括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和涉海产业。具体项目包括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等5个功能带动区;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 而规划中的6000亿元投资,是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时匡算出来的,到“十二五”结束时也许资金投入远不止这个数字。至于如此大的资金支持从何而来,任振刚表示,蓝色经济区建设资金将是多渠道的,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等。前不久,市政府就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设立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基金,这也是国内首只蓝色经济概念的大型股权投资基金。这只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一期目标规模30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包括青岛市的国有投资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社会资金。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会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任振刚表示,目前融资的主要方向还是社保基金、大型金融机构及实力企业等,但他同时表示,蓝色经济区建设资金更多需要民间资金的支持,民间资本也有望参与蓝色经济区建设。近期,我市还将组织招商团,专门赴港赴台招商引资。(记者 官华晨) 今年试点工作目标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我市计划编制海洋重要资源勘探专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加强近海海域卤水等资源勘查,加大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浅海矿砂资源的调查评价力度,基本建立重要海洋资源数据库。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沿海陆地、海上大型风电基地和潮汐能、波浪能发电示范项目。加快建设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开发生产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体系。建立渔业水域制度,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域和传统渔业增养殖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实施重点海湾生态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防护林带建设。 加快海水入侵防治和防洪防潮减灾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水平 加快推进中德生态园建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国家重要资源储备基地。开展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试点。合作建设海洋产业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承担中日韩科技联合研究计划。建立东北亚地区标准及技术法规共享平台,实现与日韩技术标准对接。争取国家支持青岛口岸发展国际过境集装箱运输。 建立海陆统筹发展机制 壮大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规划建设一批滨海特色城镇,开展滨海旅游小城市、旅游小镇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续建配套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海上应急服务体系建设。 将海大打造成海洋人才摇篮 记者了解到,全面提高蓝色经济区建设支撑能力也是今后一大发展重点。把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的世界一流综合类海洋大学,支持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等院校发展海洋学科和学院,实施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海洋高端人才计划,建设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把青岛打造成为东北亚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 我市将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水平,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综合型创新平台。争取建立海洋领域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