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昨日从市港航局获悉,“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400亿元,规划建设29个重点港口项目;前湾港区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地位更加突出,董家口港区吞吐能力初具规模,国际航运交易中心投入使用;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7个、达到95个,港口通过能力、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3.3亿吨和1385万标准箱。预计到2015年,青岛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4.5亿吨和1600万标箱,分别比“十一五”末增 建设现代化新型港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推进以规模化港区及大型码头为重点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牢硬件基础。大力开展前湾及董家口两大核心港区建设,打造东北亚地区以物流交易为主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能源储运、大宗散货中转枢纽港。 自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快速组建了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起港区管理及市场化运作职能。港区全面启动总投资约 300亿元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新加坡万邦、瑞士摩科瑞、中石化、青岛港集团、大唐等 13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项目总投资超过 400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建设港口出海航道和各项公用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港口功能,扩大港口吞吐能力。适时启动鳌山湾港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和青岛港口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承接地。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建设以疏港大通道、高速连接线、铁路进港点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以环黄渤海、黄淮海区域以及西北部地区为依托的陆上运输网络,以日韩欧美为主要海运贸易方向的海上运输网络,进而构建一个辐射全球、面向东北亚的陆海运输枢纽网络体系,使青岛成为东北亚区域外贸运输与国际货物集散和中转的核心枢纽城市之一,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培育航运交易金融产业 加快以航运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软件环境。突出腹地服务、国际中转和航运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拓展贸易物流网络,大力发展通关服务、航运信息、航运代理和货运服务四大基础服务产业,培育航运交易和航运金融两大主导服务产业,强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航运服务集群,引导、支持大型港航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成区域航运交易、金融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科学规划建设新机场 “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12.8亿元,顺利实施机场航站楼建设、飞行区改造和货运中心改扩建三大工程,空港整体技术等级标准由4D升为4E,具备了除B787、A380等大型飞机外其他所有飞机停靠、中转的能力。年旅客、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到1200万人次、20万吨,均为改造前的2倍。目前,我市已经开展了新机场的论证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科学规划建设青岛新国际机场,增加和开辟国内外航线,形成服务山东半岛、辐射全省及周边省市的区域性枢纽机场。 同时,深入开展“保安全、树形象、树品牌”活动,全面提升港航安全,大力实施绿色港航建设。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推广应用新能源装备和高效环保技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港区建设,认真实施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环境和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资源,推动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报记者 宋大伟 “十二五”我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将稳定保持在330天以上,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宜居青岛 “十二五”我市将建成国家生态城市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扩大污染减排的范围,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构建“一带、三纵、三横、八组团”绿地布局,形成一批主题突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文脉传承的综合性重点公园,为市民打造幸福宜居的城市环境。 投资百亿构建蓝天工程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扩大污染减排范围,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减排指标的基础上,将氨氮和氮氧化物纳入减排和总量控制体系。全市规划安排工业和生活水污染物减排项目投资约70亿元,大气污染工程减排项目投资约30亿元,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在2010年水平上降低12%和14.8%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在2010年水平上降低10%和14.5%左右。 实施蓝天工程,以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对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大行动,通过对黄标车实施限行管制和提前淘汰补贴激励政策,淘汰8万辆高污染黄标车;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自今年7月起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同时推动燃油升级,开展油气排放污染治理,全市加油站全面销售国III标准车用燃油,完成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展望“十二五”,我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将稳定保持在330天以上。 截污治污保护环湾碧海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市区预计新建、改扩建10个污水处理厂,五市新建、改扩建8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8.5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能力达到221.5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排入胶州湾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 按照“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理念,我市还将全面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采取拦坝蓄水、清淤疏浚、引水补源、生态恢复等综合性措施,推进十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完成全市22条主要污染控制河流治理,水质全面稳定达到常见鱼类生存标准。加强胶州湾及近岸海域保护,分阶段实施环湾保护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胶州湾入海总量控制制度和环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蓝色经济区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崂山水库、产芝水库、大沽河等重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确保水源安全。 到2015年,全市河流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胶州湾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布局绿地规划生态青岛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突出建设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点”状绿地,以滨水绿地、道路绿地为主的“线”状绿地,以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生态公园、百果山世园会等大型生态绿地为主的“面”状绿地。通过“点、线、面”结合,构建“一带、三纵、三横、八组团”绿地布局。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现有水平以上。 “一带”即结合海滨风景区、滨海步行道、环湾大道和滨海大道规划,建设滨海绿地,完善设施,提高档次,使之成为独具青岛特色的滨海景观带。 “三纵”即以胶济铁路沿线绿化为主体,形成主城区西部绿色廊道;以福州路、重庆路、黑龙江路两侧的道路绿化为主体,形成主城区中部绿色廊道;以青银高速公路、滨海大道(市区段)两侧的绿化为主体,形成主城区东部绿色廊道。 “三横”即依托香港路、宁夏路、银川路等道路绿化为主体,形成贯穿太平山、浮山并与崂山相接的南部绿色廊道;以李村河、海泊河两侧的河流绿化带为主体,在主城区中部形成连通崂山与市内小型自然板块的廊道;以白沙河两侧的河流绿化带为主体,在主城区北部形成外围生态屏障与内部小型自然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八组团”即主要包括太平山组团、浮山组团、北岭山组团、老虎山组团、百果山组团、城阳组团、红岛组团、黄岛组团。加强现有各类绿地的保护和改造升级,重点打造太平山中央公园、百果山世园会展区、浮山生态公园,形成一批主题突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文脉传承的综合性重点公园。 (本报记者 章立莎 葛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