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投资8千多万完善残疾人托管 十万人获治疗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4-11 06:49:35

    “如果没有这个托养机构,我们姊妹几个真不知该如何照料这个弟弟。”在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里,曲素琴看着60岁的智障弟弟动情地说。从2008年以来,我市通过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和居家照料三种方式,让5300多名一二级残疾人得到照料,所有照料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照顾重症残疾人更用心

    4月10日上午,60岁的曲振青坐在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大厅里,胳膊上带着“执勤”字样

的红袖章,认真地看着进出护理院的人群。“来到这里之后,胖了好几斤,他自己心情也开朗了很多。”姐姐曲素琴站在一旁欣慰地看着他。曲振青从小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和智力两方面残疾,父母在世时,他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相继过世后,由曲素琴和几名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但兄弟姐妹都已年过六旬,各自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照顾,“我还要给闺女看孩子,根本顾不过来。”曲素琴说,2009年得知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后,兄弟姐妹一起把曲振青送到了这里,“这里的护理师照顾得非常专业。”曲素琴说,弟弟之前在家里的时候不愿意说话,来到这里之后可以与人交流了,心情也开朗了很多。

    更让曲素琴等人安心的是,曲振青24小时托养在服务中心里却不用花一分钱,每月1000元的托养费全部由政府买单,直接支付给托养服务中心;每月450元的餐费由残疾人本人承担,但曲振青享受低保和残保补贴,每月的补贴除交餐费外,还能剩100多元钱。

    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马岩洁院长告诉记者,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启用确实解除了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减轻了整个家庭的负担。三年来,我市各级财力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残疾人安养、托管机构42处,机构安养、托管残疾人2200多名,居家照料3100多名。实现了残疾人生活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品质型、尊严型转变。

    享免费康复治疗

    在我市42万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占到了很大比例,并且因病、车祸等致残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城阳区东张家庄37岁的残疾人徐有钱2008年因脑动脉瘤导致身体左边瘫痪,突如其来的疾病也让这个农村家庭一下子陷入贫困中。不过4月7日,记者在城阳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物理治疗室见到他时,他已经能独立行走了。

    “如果不是政府的帮助,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丈夫得病后,黄玉芹就一直在家照顾他,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别说给丈夫治病,就是供两个孩子上学都难以维持。根据城阳区的残疾人康复优惠政策,徐有钱为一级残疾,每年在康复中心可以享受3个月的免费康复治疗,治疗期间每天有定额的交通、午餐补贴,这一政策让黄玉芹心里有了底,也让徐有钱的治疗得到了保证。

    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54处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在定点机构中开辟了 “残疾人进机构和专业人员进家庭”双向服务渠道,使其成为承担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我市还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镇级卫生院,建立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171处,设区(村)残疾人康复服务站400多处,配备康复指导员600多名,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三年来,我市共为6.8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各类康复服务,对3.2万名残疾人实施了医疗康复救助,免费适配残疾人辅助器具3.57万件。 (记者 臧旭平)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青岛婚纱照涨声一片 1套涨400元难寻2千元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