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青岛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世界级基地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4-09 16:12:25

    有数据显示,包括青岛在内,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尽管近年来在规模上迅速扩大,但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上仍然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每年仍有大约70%以上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需要进口。下一步,我市必须突破制约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瓶颈,在大型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制造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端产业集聚的全新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在位于即墨女岛的船舶工业功能区,工人们正在一个阔大无比的船坞内加紧施工,这一船坞如期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第34座30万吨级船坞,而该功能区也将在未来几年里聚集起投资总额达140亿元的数百家配套企业。

    像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一样,身处海洋装备制造业这条庞大产业链上,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全面实施时,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业正面临重大机遇。

    进入新世纪,我市海洋装备制造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成功实现了第一轮大发展。

    据记者了解,自2004年开始,我市通过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加快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是引进国内船舶业巨头中船重工来青投资建厂,并与其共同在青岛海西湾建设大型造修船基地。此后,中石油、中海油、美国麦克德莫特等实力雄厚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陆续来青投资,使我市海洋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船舶海工产业项目有70%以上具备国内先进水平,拥有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较高层次的产业链条。2010年,青岛船舶海洋工程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增长速度达到50%,造修船基地、海洋石油工程基地、船舶海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而在当下千载难逢的“蓝色机遇”面前,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业如何运筹谋划,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

    市经信委一位海洋装备领域专家告诉记者,海洋装备制造业处于海洋经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和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产业链条日益完整,但在产业高端特别是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方面,我市亟须快马加鞭,加快升级步伐。

    近年来,我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在关键领域实现了一些重要突破,例如生产的大型船用曲轴打破了少数国家的高度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生产这种关键零部件的国家之一。然而,从整个产业层面来讲,我市在高端领域仍然处于落后局面。有数据显示,包括青岛在内,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尽管近年来在规模上迅速扩大,但在高端领域却与国际领先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上仍然相对滞后,截至目前,我国每年仍有大约70%以上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需要进口。

    有关专家指出,下一步,我市必须突破制约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瓶颈,加大海洋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经费支出,拓宽该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全面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兼顾规模、质量与层次,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在大型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制造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端产业集聚的全新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我省在海洋装备制造方面,将重点发展造修船、游艇和邮轮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设备等产业,而这些产业均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特点,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对我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市必须抢抓机遇,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构筑造修船、海工装备、游艇制造、配套等协调发展的高层次产业体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世界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林刚)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加快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蓝色粮仓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