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公开三推荐两票决”:制度选人不再“一把手”说了算 在“8+1”换届规范化体系构建中,奉新推选乡镇党政正职时,重点推行了“四公开三推荐两票决”制。 一直以来,乡镇换届选举存在“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现象,尤其是涉及关键部门的主要岗位,往往由县委主要领导在小圈子内圈定人选。这样选人也常常导致选人不准、埋没人才。要把真正能干事、有经验、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出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 所谓“四公开”,就是公开选拔职位及任职要求、公开选拔程序、公开提名推荐和公开拟任人选基本情况,让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信息,充分了解选什么样的干部,怎样选干部。一名参与奉新乡镇党政正职推选的干部说,那时,奉新电视、网络等全方位发布推选公告,鼓励更多人积极报名参选,所有推选干部工作,由纪委全程参与,记者全程采访,将推选工作置于纪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双重监督之下。 “三推选”则在各乡镇、单位党组织和干部自荐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选推,并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按职数1:2的比例,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推选,最后由领导干部按空缺职数1:1.5的比例署名推荐。 经过“三推选”后产生的名单,还要经过常委会差额票决和县委全委会票决方式,最终确定正式人选。 “四公开三推荐两票决”,一个创新的制度选人方式,让真正有才者脱颖而出。 钟佐鹏,是“四公开三推荐两票决”选出的16名党政正职之一。确定为罗市镇镇长提名候选人前,他是上富镇常务副镇长,按常理,一般乡镇长均从乡镇党委副书记中选拔,对于竞争镇长,当时钟佐鹏心里并没有底。而且钟佐鹏是个标准的农家子弟,出生于农村,毕业于农校,父亲下岗,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庭没有任何从政背景。 但他相信,自己的成绩组织上一定心中有数的。他工作上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作为上富镇主管城建的常务副镇长,他与班子成员精诚合作,抓住有利时机,拉大集镇框架,上富城北新区的土地征用、报批、规划设计全部到位,面貌一新。 经过反复思考,钟佐鹏最终抱着权且锻炼锻炼的心态,报名竞争罗市镇镇长提名人选。换届工作,他并没有过多分心,依然一头扎在自身工作中。他说,“并没去想太多的东西,如何使用是组织的事,做了事,吃了苦,定会得到群众认可,得到组织的认可。” 最后,经过三轮推荐,两次票决,钟佐鹏“出人意料”胜出。 专家认为,“四公开三推荐两票决”,不仅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从源头上克服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现象,而且有效监督了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扩大了干部任用的民主,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让表现优秀的干部不需跑、不必跑便可脱颖而出。 村支书喜“提干”:让基层干部工作更有奔头 从农民变身公务员,一跃成为宋埠镇一名乡镇领导,40岁的宋心义完成了事业中精彩的一跃。宋埠镇有村民开玩笑地说:“老宋真是‘鲤鱼跃农门’,祖坟冒了烟。” 宋心义是宋埠镇桥头村一名老村支书。他高中快毕业时,走出校门,便在村里担任治保主任,后来先后当了村里的团支书、民兵营长、村委会副主任、主任,最后官至村支书。掐指算来,他已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干了23年,对农村工作有着深切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宋心义为民办的一些实事,群众有目共睹。针对青壮年外出,土地荒芜问题,他先后向上争取了500万元资金,对2600亩田地进行了平整,通了机耕路、修了水渠。平整土地后,土地每年每亩租金涨至350元,村民为此欢欣鼓舞。在新农村建设中,他又组织人将村里一些快要倒塌的老土屋拆掉,再将腾出来的地拍卖给农民建房子,将拍卖所得用于村里的公益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他还是农民致富带头人,引领不少村民种养蘑菇。 宋心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此前他曾参加过两次公务员考试,笔试都过关了,但因普通话不行,面试时失之交臂。宋心义并未因此背上思想包袱,一直努力工作。 机会终于来了。在此次党委换届中,奉新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出路问题和配强配优乡镇领导班子有机结合起来,畅通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渠道,明确要求从全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遴选4人担任乡镇领导班子人选。 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配乡镇领导班子人选,奉新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并让群众有发言权。根据县委制定的选拔条件,全县共有60名村支书进入初选名单。 60人的“PK”中,他们要经过“三推一票决”、“三述一综合”层层考核,最终由县委全委会票决产生正式人选。 宋心义清楚记得面试的情景。面试有中组部相关领导坐镇指导,他向县委领导、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作竞职陈述。宋心义说:“当时真有点紧张,中间还卡了一下壳。”但瑕不掩瑜,对宋心义的基层工作能力,专家和群众给予充分肯定。经过票决,宋心义榜上有名。 奉新在乡镇党委换届试点中,不拘一格选人才。除从村支书选配乡镇班子成员外,还从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充实乡镇领导班子。一些老村支书说,以前村支书没有出路,退下来后就成一介农夫,没有什么保障;如今完善了在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机制,让村干部看到了希望,在基层工作有了奔头,有了更大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