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中国医改进入攻坚年 官方部署统筹重点任务(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03-01 17:00:49 字号:TT

  公立医院改革待破题 拓展试点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在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最复杂、最具探索性的一项工作,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被明确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决战之年”。卫生部长陈竺坦言,公立医院改革还没有完全破题。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从2010年2月启动,确定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仅局限在少数试点城市已难以适应群众的新期待,拓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迫在眉睫。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今年将会把一些从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措施向全国推广,考虑选择300家县级医院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完善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据悉,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多个系统,也涉及财政、卫生、药监等多个政府部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模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探索。

    有专家称,实现“病有所医”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离不开公立医院的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在推进医疗保障体系中改造制度安排是必要条件,但卫生体制、医院体制与医药体制也要同步改革,才能实现“病有所医”。

    “十二五”开局之年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任重道远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

  ——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

  ——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2011年,既是医改最近三年重点任务的“收官”之年,亦是更长远任务的启程之年,未来五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卫生部副部长张茅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完善医保制度,使群众个人支付比例降低到30%甚至以下。他说,30%是一个总的数字,具体到每个人也不太一样,总体上要减少群众的个人负担。

  医疗卫生事关亿万人的健康,“医改”进程将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速,任重道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