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艰辛的找房路—— “我们当时几乎动用了街道和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去找房源,又通过社区发动居民去找。 ”最先完成管区“三个中心”建设的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回忆道,由于管区内符合条件的房屋不多,所以寻找房源委实不易,她甚至用了“大海捞针”四个字来形容找房的艰辛。 “当初为了找盐城路社区‘三个中心’的房源,我们就发动了居民,后来正是一位热心的居民向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才使我们挖掘出了镇江南路3号的房源,几经周折联系到房主后,经过反复地讨件还价,最终才有了现在的盐城路社区‘三个中心’”。辛民志说。 负责“三个中心”建设协调工作的市南区社区“三个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民政局局长许群介绍说,为了建成更多的“三个中心”,市南区加强了财力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把花钱,事实上,每次购买“三个中心”房源时,各街道都会跟房主反复讨价还价,不少房主都被他们“厚着脸皮子,磨破嘴皮子,饿着肚皮子”的诚意感动,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房子出售,比如澳门路社区 “三个中心”,在周围商业网店房市场价大都在每平方米4万元以上的背景下,珠海路街道硬是软磨硬泡将价格砍到了每平方米2.18万元;盐城路“三个中心”当时所购房屋的价格也较低,每平方米为8300元,这直接为财政节省了700万元资金,房主说,“这个价格说实话不像是一个卖房人应该喊出的价格,但是我没有一点遗憾,因为跟政府做生意首先我心里踏实,生意场上诸如资金安全、付款时限等经常让我头疼的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我认为政府为百姓建社区‘三个中心’是件积德的事情,我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好多人听说这个价格后,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要是将房子再倒一下手,那就发了。 ”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笑着说道。 “各街道寻找房源确实不容易。 ”许群说,本着“怎么方便居民就怎么来”的原则,他们对“三个中心”的选址有着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位于封闭小区内,不方便居民寻找的不要;位于高楼上,不方便居民进出的不要;地角太偏僻的不要;地角太好的也不要(地角太好,往往价格过高)……“有时有的街道辛辛苦苦找到的房源,被区里‘三个中心’领导小组现场查看后,一下就否决了,只能重新找。 ”许群说道。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初市南区酝酿建设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时曾因为“分享”和“普惠”产生过分歧,不少人认为所有社区“三个中心”都实现产权自有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不能租呢?也曾因为“1000平米”这个面积界定产生过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社区服务用房有必要这么大吗?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中,一时间,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让很多人动摇了。市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回到一年前,不少外区甚至本区的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都对我们的做法感到不理解,遇到了不少怀疑的目光,甚至闲言碎语,认为有那么多事情需要花钱,市南区却把大把的钱用来给社区买房子,太不值得了。 ” 关于这一点,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是这样解释的,“其实,政府的钱往哪里花才合算?我们的选择是花在全区首位的民生工程上,花在基层阵地建设薄弱这个突出短板上,花在影响全区基层基础稳固的主要矛盾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难,难在资金投入大,市南区的房价比别的区市更高,同样面积的房子,市南区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难在市南区寸土寸金的区域内优质房源紧张,要想找到合适的房源的确不容易。但这些难处是客观的,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真正难的是思想问题,是我们对这项工作认识有多深的问题。社区‘三个中心’建设说到底真正考验的是我们对百姓感情有多深的问题,考验的是城市发展到今天政府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问题,我们认为社区‘三个中心’是让党委、政府能够真正做到面向基层、关注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坚实根据地,是利在后世的重大民生工程,必须坚定信心坚决推进。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只要是为百姓谋福祉,再难的问题也要解决,再复杂的局面也要面对,群众事,无小事。 ” 一方提升居民素质的阵地——建设社区“三个中心”绝对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简单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而是为社区居民打造提升思想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的阵地 市南区的社区“三个中心”在功能设置上有着明确的分工,社区管理中心就是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面对面地为百姓送服务,解疑虑;社区医疗中心就是为百姓提供便捷的健康指导和医护服务,心贴心地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而社区“文化中心”,绝对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简单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而是为社区打造一方提升居民思想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的阵地。江苏路街道党群科科长符霞介绍,他们从管区内的学校、医院等驻街单位邀请了优秀教师和医生来到“三个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大学路小学和育才中学的老师来免费给孩子上课或教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而青医附院则派医生来讲健康知识,天文台、气象台等单位与“三个中心”联手打造集宣传、教育、体验为一体的天文科普室。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则结合其区域内外籍友人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的社区文化培训室,为“三个中心”配备了桌面冰球室、国际象棋培训室、巧手俱乐部等培训功能室,让“三个中心”实现了国际化、竞技化和娱乐化的相互融合。 1月29日,湛山街道举行了2011年度社区文化中心培训开学典礼,在街道给居民发放的培训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湛山街道将为居民开设包括插花艺术、育婴师、形象设计、美甲、声乐、书法、摄影、计算机等多种课程,并聘请了长期从事老年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年大学和青岛市保障中心的专业老师来任教,盐城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明纪美告诉记者,居民们的热情非常高,现在各个培训班基本都已经报满了。 “我们已经在有意识地引导居民来‘三个中心’参加培训,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接受了这一点。 ”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介绍说,“从现实来看,效果非常不错,大家都争着来听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工作,通过引入中介等方式,让居民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培训和自我管理。 ” 市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善之区首先要有首善之民,本着提升居民素质的原则,每一个社区“三个中心”在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提升空间利用率,广泛吸纳民意,集聚民智,科学布局,不断完善“三个中心”的各项功能,开设丰富的培训课程,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使“三个中心”真正成为该区为民服务的平台、百姓议事的平台、居民素质提升的平台和促进百姓身心健康的平台。 夯实首善之区建设的执政之基——经过两年的努力,市南区街道社区正逐步形成有场所干事、有人做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有保障成事的可喜局面,一套成型的基层基础建设“五化”工作思路也呼之欲出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关系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自2008年市南区启动“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包括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扎实的举措让街道、社区正逐步形成有场所干事、有人做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有保障成事的可喜局面,基层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与此同时,一套成型的基层基础建设的“五化”工作思路正呼之欲出。 四项扎实举措—— 强化基层财权、事权。2008年以来,市南区不断加大对街道办事处的财力投入,为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同时,实行管区责任制,守土有责,赋予街道办事处组织管理权、监督检查权、行政执法权,并进一步理顺政府各工作部门与街道之间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主体明确、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强化街道办事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职能,真正使街道办事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充实基层干部队伍。 2008年,市南区对街道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配置,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了街道领导岗位,使全区基层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从48.7岁下降到44岁,2010年,又压缩110余名区机关干部编制扩充到街道办事处,选派120余名年富力强、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干部到街道任职,突破性实现了由机关干部多、基层干部少的“倒三角”模式向机关干部少、基层干部多的“正三角”模式转变,切实解决了街道基层一线人员紧缺、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真正使基层一线成为干部锻炼成长的主战场、干事创业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主窗口。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010年9月,市南区在全省首设社区工作站,选派70余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工作站站长常驻社区办公,实现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两委一站、三位一体、合署办公”,极大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专职化和高效化水平,真正打通了党委与群众、机关与基层密切联系的枢纽。 夯实基层阵地建设。夯实社区阵地建设,为每一个社区建设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 “三个中心”是市南区首位民心工程和头号为民要办实事,仅2010年一年该区就斥资5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0处社区“三个中心”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面积最大的达到了4000平方米。 “五化”工作思路—— 重心下移扁平化。按照机构扁平化的现代政府高效建设原则,市南区将基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逐步配齐配强街道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克服有问题层层上报、解决问题拖延缓慢的痼疾,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速,工作力度的增强。 服务平台高标化。按照首善之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市南区将社区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用房建设列为全区各项民生工作之首,筑牢坚实稳固的民生阵地,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培训和医疗保健服务,让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拥有更好的学习活动平台。 社区工作职业化。按照“居站分设,合署办公”的原则,市南区全面实施社区工作站管理模式,专职进行社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强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队伍,配备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社区工作的专职化和高效化,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基层组织立体化。基层组织是承上启下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市南区始终将健全基层组织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要求,不断完善“两委一站”(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在全区建立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基层工作网络,形成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枝独秀不是春,通过加快实施重心下移扁平化、服务平台高标化、社区工作职业化、基层组织立体化等举措,市南区的目标是实现全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社区都以统一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和高效能管理凝聚民心、化解民忧、为民谋利,使基层能真正发挥党委与群众、机关与基层密切联系的枢纽作用。 后记 勃兴之间,民生为大;民心之举,枝叶关情。关注民生,替百姓考虑未来,是党委、政府的根本行为准则。所谓民生“心”政,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要用心去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正是基于“感情贴近群众、利益惠及群众、政策激励群众、干事为了群众”的民生情怀,在首善之区市南区的字典里,“民生”二字占据了最大的篇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区域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基础的牢固稳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如果说20年前的莱西会议开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那么20年后,市南区为强化基层基础在全市率先启动的“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工程,或许是为城市中心区如何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市南区之所以坚持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作为夯实首善之区执政之基的关键举措和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首位民心工程和头号为民要办实事,为的就是要打牢基层凝心聚力的民生阵地。而今,已摸索出成功经验的市南区,准备进一步加大“三个中心”建设力度,在今年1月10日开幕的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年内计划启用的1000平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将达到50处以上,届时全区1000平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比例将超过80%。 在市南人眼里,是民心工程,就要抓好抓实;是民生财富,就要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