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烈士埋骨异乡63年无人认 守墓人月薪100元(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16 05:58:41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现状】 陵园700多名烈士仅70人有名有姓

    昨日上午,记者又一次来到饮马镇烈士陵园,在第九墓区记者发现白天的墓地显得很亮堂,清晨里微弱的阳光照在墓地里也给墓地添了一份安详。陡然间记者看到这里的墓碑除白凤山烈士有名有姓之外,其余墓碑竟没有一块标有姓名,只是刻着革命烈士四个大字,面对记者的疑问杨治忠老人解释,当年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有的根本没有姓名记载,只是记载了在这里发生的每次战役牺牲了多少人,墓地里现有700多名烈士,但墓碑上有名有姓的不过70人。

    【记忆】 提起当年残酷战役守墓老人满眼泪花

    面积不大的烈士祠内摆放着乡镇领导和附近学校清明节时敬献的花圈和鲜花等物,“也就是清明节的时候有人过来看看,平常基本没什么人来。”常年居住在这里杨治忠也希望有人能常来看看这些烈士。

    提起当年那段无法让人忘记的历史,杨治忠老人的眼里闪着泪花,“这么多年轻小伙子,把命都交在这儿了,怎么现在连个来看的亲人都没有。”1956年,昌南县当地政府在饮马镇修建了烈士陵园,将丈岭战役中牺牲的战士连同之前潍县战役牺牲的战士共700余人葬于此地,如今63年过去了,仍有很多烈士没有家属来认,即墨的白凤山烈士就是其中之一。 (王晓先 摄影报道)

    每月只拿100元他坚持了10年

    “俺今年65岁了,还能活多少年呢,看着祠里的烈士没有亲人来认,这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这才找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啊。”杨治忠老人告诉记者,他在1965年参了军,退伍后回到了家乡饮马镇,10年前成为饮马镇烈士陵园的管理人,10年里他和老伴几乎每天都睡在烈士陵园里,这10年里他每月只拿100元的象征性工资,陵园里30年前打的一口水井也已经枯竭,每天他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喝。家里的三个儿子也曾无数次劝他辞掉这份工作,甚至为此家里人还多次发生争吵,每次和家里人争执后他都考虑到辞职,但考虑到村里没人愿意干这个活,如果他不干烈士陵园可能就会荒掉,满园的革命烈士可能会被就此“抛弃”,就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英雄的后人你们在哪儿

    带着拍摄的影像资料以及杨治忠老人提供的书面材料,昨日11时记者离开昌邑市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即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看了记者带来的资料后表示,当年的许多乡、镇、村都已经合并,想要找到原籍即墨凤山村的白凤山烈士后人难度不小,但考虑到白凤山烈士是即墨人民的骄傲,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寻找。烈士英魂永垂不朽,早报接下来将全力为白凤山烈士寻找亲人,如有知情人欢迎提供线索。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青岛版限购令实施细则出台 今后购房走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