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国家脊梁 负重致远--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纪实

1
青岛新闻网 2011-01-24 13:56:43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中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为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百姓生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发挥关键作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粮价又大幅下跌。然而,与国际粮价“惊涛骇浪”相比,中国粮价始终保持平稳。中储粮总公司坚决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跨省移库等调控政策,有效抑制了市场波动。

  “作为中央企业,就要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

  不论在哪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每天清晨的“必修课”是三张报表,一张记录了最新的全球石油价格、美元指数,一张是全球天然气价格以及我国进口天然气情况,最后一张则是公司、全国和全球的大事要览。

  石油与百姓生活、与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执掌全球第五大石油公司这艘“航母”,蒋洁敏每天都要从这三个角度审视中石油。

  “每天赚多少钱并不是我最关心的,但哪个地方少了油、缺了气,则万万不可!”他说,“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是中石油首要职责。”

  国之大企,国之命脉。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从2008年5月20日到12月5日,国际贸易先行指标波罗的海指数从11793点的历史高位跌至663点,跌幅高达94%。企业订单剧减,一批企业面临倒闭,失业加剧……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冲击!

  “2008年底,全球汽车行业一片悲观。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我们一家企业牵连着上下游钢铁、橡胶、玻璃、纺织等数十个行业、数千家企业。我们必须挺住。”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说。

  通过内部挖潜、外扩市场,东风公司最终实现逆势增长:2009年销售汽车190万辆,实现利润260亿元,成为全球盈利最多的汽车公司,也助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销售大国。

  沧海横流显本色。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逆境奋起,化危为机。一方面严控风险,积极采取“过紧日子”的措施,另一方面紧抓机遇谋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一定要和国家的发展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这是中央企业的首要职责!”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水电、风电、光电、煤电一体化、铁路、港口、钾肥生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投密集上马一大批工程项目。

  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4%和17.1%,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说:“完全有理由可以说,央企稳定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又稳定了世界经济。”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80后一代生育高峰来临 孩子面临一生排队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