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目标东北:记者体验30小时漫长艰辛回家路(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1-22 05:20:40

    辛苦工作了一年,满怀思乡情的异乡客最大心愿就是过年时回到家乡,坐到自家炕头上和父母聊聊天、吃上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然而,回家的路是漫长和艰辛的,许多家在外地的打工者告诉记者,春节回家是一种 “历练”和“煎熬”。返乡路到底有多艰辛?思乡心切的人们在路上都怎么度过?在今年春运第一天,早报两名记者登上北上的列车,亲身体验春运感受回家。

    换4次班排1天队买到票

    进入腊月

后,火车站就已人满为患。返乡人流中,有来青岛上学的大学生,有来青打工的农民工,还有安家青岛回老家过年的打拼者。

    想走“捷径”没得逞

    经常说春运期间 “买张火车票难于上青天”,但真正来到青岛火车站,看到售票大厅里人山人海,记者才真正体验到了买票的艰辛。8日,买票的第一天,记者本想走“捷径”,在周围订票点订张车票,但走访了几处青岛车票代售点后,发现几乎每个代售点门前排队的人都黑压压一片。在人民路代售点门前,排队人群已排到人行横道上,记者用了两个小时排队进入了代售点,却被无情地告知“没票”。

    无奈,9日上午记者来到火车站售票大厅门前排队等票。此时20多个窗口前都站满购票者,每个队伍都排到火车站广场外50米远,记者进入一个买票排队的队伍,结果发现站了10多分钟,队伍没有丝毫前进的迹象,火车站广场上凛冽的寒风吹得记者的心跟身体一样 “拔凉拔凉的”。“小伙子,看你这样就没遭罪买过票吧?”看到记者穿着单薄的羽绒服在队伍中冻得发抖,裹着军大衣的老人告诉记者,想买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至少要两三个人轮班来排队。

    难耐严寒找人换班

    “你怎么也没带个马扎?”记者被冻得放弃了继续排队的打算,返回办公室取来了军大衣,找来另外一名记者换班排队,但还是被后面的一名大姐认出是买票的“菜鸟”,这名原籍在齐齐哈尔市的大姐告诉记者,在青岛的东北人多,每年去东北方向的车票特别难买,为了买上回家的车票,每年她都是“全家总动员”。大姐说,她不仅带着保温杯、马扎准备打持久战,而且还和老公分了班,上午她排队,晚上他老公“换班”。

    记者找人送来马扎,坐在寒风中等了近两个小时,已冻得累得几乎全身麻木,保温杯里的热水也变得冰凉。“小伙子,你去问讯处问了没,还有没有19日去哈尔滨的火车票,要是已经卖完了,你这队不就白排了?”来换班的大姐的老公提醒说,记者被这句忠告吓了一跳,急忙找同事前去询问,但问讯处也排了二三十米长的队伍,同事排了近20分钟的队,终于打来电话说还有票,记者这才放了心。

    手中钞票被汗湿透

    经过近1天的排队,记者跟同事换了4次班,中午啃了两个汉堡和4个鸡翅补充能量,终于挪进了温暖的售票大厅里。看着售票口越来越近,记者开始紧张,连上厕所都不敢轻易去,就怕一离开,车票就会从售票员手里飞走,每次听到前面排队买票的乘客说起“哈尔滨”三个字,记者的心里都是一紧,生怕自己的车票被别人买走,又过了大概1个小时左右,记者握着已经被汗湿透了的钞票来到售票窗口,听到售票员说还有硬座票,记者激动地放下钱差点转身就走,还是售票员叫住了记者,把两张车票递到记者的手里。这车票来得太不容易了。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喝牛奶长大有机韭菜卖出天价 每公斤136元(图)
下一篇:青岛金融人才流动疯狂 拿到年终奖立刻跳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