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硬件 建设18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17处 按照“控制总量、相对集中、提升档次”的工作思路,对景区内摊点摊位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由原来的319个减少到254个。清理景区内门头、广告牌396块,免费为经营业户更换规范美观的新门头广告。 经过分阶段综合整治,建成193公里车行道路,30公里游览路,建设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生态型停车场17处,形成了布局合理、顺畅有序的游览交通网络。更换中、英、日、韩四种文字的标志牌及公益广告牌300多块,完善通讯、邮电和消费服务环境,安装银联POS机31部。 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游艇公司运营崂山海上观光航线,总投资4000多万元。 2010年5月崂山海上观光航线开通后,游客一睹“海上名山第一”的瑰丽景色成为现实。在建成启用大河东、仰口临时客服中心的基础上,经过规划论证,正式的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建成了北九水临时客服中心,今年旅游旺季将正式启用。 抓安全 崂山区多部门联动形成立体安保网络 充分发挥景区应急指挥中心作用,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建立横纵结合、高效运转的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强化景区、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社区联动的安全防范监控机制,形成立体化安保网络。设立初级医疗救助站7处,配备流动房车、专职医务人员和常用药品,与110、119、120、122联动互动,及时救护意外伤害游客。健全完善了索道、游艇等游览设施的安全操作规程、景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及责任追究等制度,排查和整治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开展紧急救援、防火等综合演练,有效杜绝了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展魅力 投2700万元开展宗教文化景观设计 通过5A创建,加快恢复以“三清胜境”为代表宗教资源的发掘利用工作,与全国道教协会合作,连续举办两届“崂山论道”活动,开创了当代道教讲经的先河。在崂山太清宫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学基地”,组建中国北方首个道教武术表演团体,培育、扶持东海崂山古乐团创作编排“仙境奇葩——崂山道乐”和“编钟乐舞——东海仙韵”两大系列节目,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及广大游客演出。 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开展宗教文化景观设计建设。全面修缮和恢复华严寺、蔚竹庵、华楼宫三处宗教活动场,恢复其宗教活动。引进崂山道教文化与养生基地项目落户景区,其中占地3000平方米的崂山道家文化馆已建成并先期开放。 拓客源 通过央视等“推销”崂山美景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等各级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打造全方位的景区宣传平台,多角度宣传崂山景区秀美景色和历史文化,崂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很大提升。 深入开展以“齐鲁文化旅游线”、“黄金海岸旅游线”、“观世博、游山东”为主题的联合推介活动。加强与各大旅行社合作,通过采取签单优惠、景区景点宣传推介会等办法,多渠道拓展客源。 通过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景区形象广告,在青岛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投放的宣传广告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景区知名度。推出市民家庭年卡、学生年卡,重大节假日优惠政策等回馈市民。 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誉的取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让崂山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制高点上。 相关数据 为225株古树建档案 调整林木结构,营造风景林,对225株古树名木建立详实档案。建成了全长4.2公里的巨峰游览区植物和地质分类科普长廊。 景区居民收入增31倍 景区旅游市场摊点招投标全部面向崂山内社区居民,从事第三产业的宾馆、饭店、商店等达到200多家,景区内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2年的360元增长到现在的1172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