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年7月公布。《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新社发 罗京 摄 中新网12月28日电(李季)今年7月,中国公布了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蓝图”既定之后,中国政府行动迅速。12月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改革任务重点任务和地区和学校全部圈 十大任务试点陆续公布 教改工作进入实操层面 今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一章提出: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随后,教育部网站分批次公布了这些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和地区学校。并且发表了33篇专家文章,刊登了30多个目标非常明确、思路非常清晰、措施也比较有力的地区或学校的改革方案。 据介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分为三个层面,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总的来看,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各地各校试水新办法 试点方案亮点频出 本次十大试点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各地区各学校出台的具体方案中亮点频出,不少政策含金量很高,触碰到教育根本问题,一出台即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 其中,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方案中,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提出将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相当于高校“宪法”, 体现的是大学办学定位、思路、理念和发展战略。据了解,中国清末民初的京师大学堂和1949年前的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都有各自章程。目前,国内只有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少数高校拥有章程。 据媒体报道,北大校长周其凤此前曾表示,预计出台的《北大章程》将明确北大使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诸多根本性问题。他说,章程涉及有关党委、教代会等方面规定,是一个学校的根本。 此外,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试点中,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省市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都曾在各自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学分银行”制度,倡导弹性学习、终身学习。试点方案对该制度的再一次明确,意味着“学分银行”制度将正式进入实际应用。 试点工作引公众关注 中国教改寄望前行 媒体也对教改试点给予高度关注。有评论指出,对于渴求改革的大学来说,获得教改试点权是件喜事;但如果试点高校将此作为一种“学校佳绩”,把“教改试点”变为一种荣誉,改革就会变味。改革试点如何避免从责任变为“荣誉”,防止“空心化”,仍待思考。 而更多人关注的则是一个更加实在和根本的问题:这些政策和方案到底能不能落到实处?多久能落到实处?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官方从加强组织、检查、引导三方面作出充分预案,明确将“尽可能少走弯路,避免折腾,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循序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