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有魄力,但目中无人” 今年 4月29日,陈兴銮受贿、贪污、挪用公款一案在日照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一审判处陈兴銮死刑。法院经审理查明,自1999年夏至 2008年七八月间,陈兴銮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89个单位或个人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2186.87 万余元;贪污公款共计人民币98.37万余元;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1650万元。 一审死刑,这是很长一段 一审后,陈兴銮提起上诉。12月3日,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鉴于陈兴銮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且赃款赃物已全部追回,判决结果由一审死刑改判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位曾经与陈兴銮共事过的东营籍人士私下里告诉本报记者,“陈兴銮离开了高校一步步走进了高墙,这十几年他就像坐上了过山车,走得太快太顺,跟头也栽得太大。”但他同时表示,就陈兴銮在东营区任职期间的政绩及其工作能力来看,“他的确是有一定水平的”。 归案后,陈兴銮很快就交待了自己的问题。从二百万到四百万,到八百万,再到一千万、两千万,连办案检察官都震惊了,这个外表文雅的副市长竟然隐藏得这么深? 在陈兴銮的名片上,排在前面的是大学教授这个头衔,这也是他很乐意别人叫他的称号。“教授市长”似乎成为他比别人高明的头衔。 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正是这个头衔,让他看不起他的同僚,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学问高、能力大,养成了他日后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说,“他这个人确实有能力,有魄力,但目中无人,一般人看不起。他要办的事,非得办成不可。” 工学硕士、教授,在地市级从政者中可谓凤毛麟角。“陈兴銮非常有才气,智商很高。”一位办案人员发出这样的感慨。陈案发后,这位办案人员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 80年代,陈兴銮就开始用计算机编程,为一家大型企业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直到现在,该程序还在为这家企业创造着价值。 一把手监督,任重道远 是什么原因让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职位”的陈兴銮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如何防止下一个“张兴銮、王兴銮”出现? 正如一位熟悉陈兴銮的东营区机关干部所言,“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官员落马,自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原因。但不管如何,这都是分析包括‘官商勾结’在内的当前职务犯罪现状的一个典型范本,值得关注和研究。” 省检察院一位人民监督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一名高学历的官员,陈兴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官员”,他这么快就蜕变成了一个“贪官”,应该有着深层次原因。 省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提起该案时,曾十分痛心地分析,陈兴銮有学识、有能力,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干部,他走到今天的下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社会大环境中各种诱惑很多,又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主观上,陈兴銮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高校出来后,他很快就担任地方“一把手”,“只重视了抓经济建设,忽略了自身思想改造,面对各种复杂诱惑时,他就完全放弃了抵抗。他出事也就是一种必然。 ”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陈兴銮的作案过程,起初是在其任东营市经贸委副主任期间,此后几乎全部是其在东营区任书记期间。一把手主要是管钱管人,管钱体现在工程上,管人体现在干部提拔上,陈兴銮犯事恰恰是出现在这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途径和渠道非常之多,权力机关监督、上下级相互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监督、党内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等,但仍不能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和蔓延,这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其中对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的监督不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从陈兴銮一案可以看出,不论是个人职务提拔升迁,还是工程项目启动,最终都是陈兴銮说了算,反映出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此外,尽管下级领导干部的提拔重用要经过上级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但请托者往往送钱给陈兴銮个人,就能达到预期目的。这表明一些领导干部在实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民主的内容已被弱化。 一位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陈兴銮案再一次表明选人用人不能唯学历至上。领导干部无小节。“现在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往往被看作小节,好像不是什么问题。陈兴銮的生活作风就极为腐化,其任区委书记后,情妇一度达到十数个,在社会上影响很坏。”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少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最后谈到:“查办陈兴銮案,显示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不管什么人,不管职务有多高,功劳有多大,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查处,决不手软。任何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腐败分子,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制裁。” 十年一梦。陈兴銮的人生和仕途轨迹,再次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为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每一位掌权者,只有用好手中的权力,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才是为官正途。(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