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文化青岛”勾勒绚烂图景

1
青岛新闻网 2010-12-07 15:57:29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文化青岛”勾勒绚烂图景 ——“十一五”青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如果说5年前,文化建设的笔墨在青岛城市发展的恢宏蓝图上留下的还只是粗略的点线,那么在过去的5年间,便是这些点线不断建构与丰盈的过程,它们不停地延伸与拓展,愈见清晰而又浓墨重彩地勾勒出蓝图中不可或缺的绚烂图景。

    过去5年,青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创下历史新高,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城乡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过去5年,文化产业日益成长壮大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向城市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迈进;过去5年,青岛文化体制改革跨出坚实稳健的步伐,行政管理体制的突破性转变与文化单位内部的机制创新引领了艺术创作与演出市场的空前活跃。副市长王修林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体制改革整体深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变革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姜正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一次关于政风行风的民意调查中,市民对于文化行业的满意率是100%。姜正轩认为,能够得到普通市民的肯定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青岛自上而下不断走向深入的变革,而且首先是来自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和管理体制、方式的转变。

    日前,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公布了一条市民举报热线12318,热线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网吧、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市场,还有非法安装的电视接收设备等。这些曾经分别隶属于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以及广电局等不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查执法职能,如今经过整合,全部由新组建的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来承担。在实现全市文化市场统一执法的同时, 也为有效获取来自市民的监督提供了便利。

    过去的5年,青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成功变革,与克服了交叉、多层、多头执法的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的挂牌成立相得益彰,全新组建的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则有效地整合了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全市文化行政管理的大部门制。由此,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方式明显改进:政府的角色逐步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型,政策的引导成为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十一五”期间,文化相关政策的出台达至空前数量。

    目前,全市已有3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具体的扶持和奖励;市文化主管部门还组织协调了全市的8家金融机构,与15家本土文化企业签订了3.69亿元的贷款合同。不仅如此,整合后的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在市行政政务大厅统一设立审批窗口;同时,经过整合的新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还撤销、减少、合并、下放了30多项政府审批事项,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

    文化产业潜力凸显

    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9.5亿元,增长15.7%,占GDP比重达到7.5%。过去5年,文化产业犹如一匹黑马,成为青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愈来愈不可小觑的作用。

    青岛文化产业项目已初步构建起了青岛“一带六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集中打造环胶州湾文化产业带,重点建设市南文化创意、市北特色文化街、崂山旅游文化、城阳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生产、胶南美术品创作、黄岛影视传媒等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青岛已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达121个。

    5年来,真正能够代表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便是日益凸显集聚效应的大型产业园区的建设。目前,青岛已先后建成了青岛文化街、创意100产业园、世正乐器研发制造基地、达尼画家村等30个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位于南京路100号的青岛创意100产业园成为其中的“经典”范例,园区负责人、青岛麒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斌告诉记者:“园区发展四年来,已有国内外80家创意企业入驻,带动园区内就业3000余人。去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约3亿元,并拉动了相关产业及周边经济发展。 ”

    城市文化品牌特色彰显

    经过5年锻造,为青岛这座城市命名的“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和“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品牌,已为青岛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而不断累计的大型文艺创作品牌也加入其中,赋予了城市崭新的文化个性特色。

    在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一系列国际帆船赛事的同时,“帆船”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奥帆博物馆、奥帆大剧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使这一命名得以延续,并发展成为城市特色。

    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全国小提琴演奏比赛和全国小提琴考级优秀选手大赛国内三大小提琴赛事落户青岛;一年一度规模不断增长,今年吸引了3万人参与的本土音乐节;青岛交响乐团创建等……经过整整5年的打磨,音乐之岛对于青岛而言,已不仅仅是视觉形态上的概念,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热爱音乐之岛。

    凤凰岛影视传媒产业基地、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中心等一批影视项目的相继落成,已经在青岛成功举办的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国际儿童电影节等重要影视文化活动,这些项目已渐渐衍生为都市影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城市文化品牌已开始具有产业效应和经济效益。

    而大型舞台歌舞《蔚蓝青岛》,奥帆大剧场的常态演出《蓝色畅想》等演出品牌则逐渐彰显出青岛演出产业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公共文化建设惠及城乡

    过去的5年是青岛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最为密集的5年,全市文化设施投入累计已突破30亿元。在这5年里,青岛基本构筑起了市、区(市)、街道(镇)和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青岛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其他主要公共文化设施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建与整修。

    实际上,早在2008年底,青岛3600个行政村中的任何一个村民就能在自己村里找到读书看报、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是上网的文化活动场所,因为从2005年到2008年底,青岛提前两年实现了文化部提出的“县县有两馆(图书馆和文化馆)、镇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三年里,青岛共投资4.64亿元,用于改扩建了167处街道社区文化中心、84处镇综合文化站和3600处村文化活动室;而在同期开展的“捐赠图书下乡,共建农村书屋”活动中,共有57万余册图书,被充实到这些镇级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中。基层文化的建设还远没有就此止步。在硬件设施得以完善的同时,2008年和2009年,市、区两级财政又分别投资1800多万元,为市内四区449处街道和社区图书室配送图书杂志60余万册,并投资新建农家书屋1000余个……

    在市区,41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和群众艺术(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场馆人流量平均增加20%以上;而且每年都有1000多场来自专业文艺院团的演出和数以万计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活跃于广场和社区。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文化服务惠及城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