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一项以“倾听孩子心声”为主题的调查显示,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收获,75%以上的中小学生首选倾诉对象不是父母;但同时,一半以上的孩子表示想说心里话时,最想找父母。 事实上,“90后”和“00后”承担着比“80后”更多的课业和负担。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把每周七天塞得满满的,他们就像赶集一样奔波于各处,无暇玩耍,更无暇倾诉。“我觉得太累了。”五年级的童童说,他每星期都要上跆拳道、围棋、剑桥英语和作文补习班,“我非常想和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时间,也不会理解我。他们说我要有远大的理想,一提到玩,就会被长篇大论教育一顿。”许许多多孩子面临同样的烦恼。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顾伯美副主任医师表示,望子成龙的想法无可厚非,加上现在的孩子从小要应对竞争压力,家长很难宽松要求;同时很多家长本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顾及孩子,有时只能把补习班当做“托儿所”之用。 但是,家长应当、也有能力认识到,他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孩子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爸爸妈妈。一方面,家长要留心观察。注意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变化,特别是在升学、考试前后等转折时期。另一方面,创造沟通机会。可以利用吃晚饭、或者睡觉前的时间,和孩子聊一聊,问问他交了哪些新朋友,发生了哪些开心事,碰到了哪些难题。哪怕每天10分钟的谈话,也能促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自信。 |
上一篇:游戏卡“游”到校门口谁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