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滨州:不断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23 15:08:09 鲁中晨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在撤地设市之前,滨州的对外开放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撤地设市尤其是入世以后,随着一系列对外开放战略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滨州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高潮。

    招商引资新方式、新形式迅速铺开,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大大提升,一大批新型、支柱型外资项目、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滨州,三资企业投资涵盖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股权并购境外上市成为新亮点;外贸进出口在高水平上实现了高速

增长,连续突破10亿、20亿、30亿美元大关;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突破,企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经济效应初步显现。

    如今,滨州的外经贸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轨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彻底改变了滨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貌。而黄三角开发的确立,更成为滨州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晨报记者 姬连庆

    滨州产品走向世界

    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滨州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历程。但是滨州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起步较晚的滨州,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国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但滨州对外开放起步较晚,直到1988年,才有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滨加皮革有限公司”落户滨州。1990年滨州才完成了第一笔自营出口,标志着滨州市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滨州的产品开始走向了世界。

    但是在21世纪之前,滨州的对外贸易仍然以外商收购为主,而当时的产品主要是山药、辣椒干、红麻、苜蓿、香菜籽、肉食兔、菜牛等附加值很低的农副产品,这样的局面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撤地设市以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滨州对外贸易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并且出口产品的结构和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下,滨州依然实现了进出口总额33.7亿美元的成绩,较之十年前增长了近十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远远超过了同期G D P的增长速度,在全省的位次不断靠前,占全省的比例也提高了一倍左右,已经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滨州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正日益增强,滨州更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推出国门。”滨州市商务局的相关人士称。据了解,撤地设市十年来,滨州经济对于外贸的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 D P的比重)从2003年的22%提高到现在的近30%。

    经过十年的发展,滨州已经培植起魏桥创业集团、华纺股份公司、山东亚光集团、西王集团等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业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经贸合作关系。据了解,滨州市利税过千万的企业有80%以上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越来越多的滨州企业开始参与到对外开放的行列中来。资料显示,滨州市2009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27家,比十年前的104家,增长了2倍,其中当年就新增进出口企业88家,增加进出口5314万美元。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滨州外贸发展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撤地设市十年来,滨州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在90年代初,滨州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随后纺织品出口开始“一枝独秀”,占据了滨州出口总额的90%以上。但是,如今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了60%以下,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和终端产品比重迅速上升,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使得滨州外贸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效益也不断提高。

    在商品多元化的同时,滨州的外贸市场多元化同样取得巨大进展。“在上个世纪,亚洲是滨州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占据了出口市场的90%,而现在亚洲市场在继续扩大的同时,所占的比重已经开始有所减少。”上述滨州市商务局的人士称,近几年来,欧美高端市场的比重上升快速,已经占到了20%以上,出口过百万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长了十倍,遍及世界六大洲。

    可以确定地说,这十年来,滨州的产品已经走向了全世界。

    “引进来、走出去”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滨州不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缓解了滨州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对滨州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统计显示,2009年,滨州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额1.69亿美元,增长1.9%,增幅高出全省4.2个百分点,较之十年前的不足5000万美元,提高了两倍多,滨州利用外资综合评价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前十位。“撤地设市以来,滨州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外商的进入,在推动滨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地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上述滨州市商务局的人士称。

    据了解,十年来,来滨州投资的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2003年以前,滨州的外资主要来自港台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为主,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生产项目。如今,滨州的外资来源已经发展到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德、法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的重点,已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机械、冶金、电子、飞机、农业、基础设施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钻石飞机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填补了滨州乃至全省的产业布局的空白。

    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一些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看好滨州市发展前景,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美国太平洋顶峰热电、德国B B S汽车轮毂等跨国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滨州。

    撤地设市十年来,滨州共批准过千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超过百个,形成了以飞机制造、汽车、轮船、电子信息、化工、有色金属等为主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引进外资,滨州十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快速集聚,正在成为滨州开放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引进来的同时,滨州“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近年来,滨州以劳务输出、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经营公司三个重点为突破口,设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县,劳务输出实现零的突破,境外企业不断壮大。据了解,近年来,滨州每年均有3- 5家企业在境外设点,5年累计境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逐步构筑起滨州经济强大的海外军团。

    如今,滨州“走出去”的领域已从贸易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和研发销售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原材料进口、跨国购并、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派出去的劳务人员也从最初的普工、技工发展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科技与经营管理。

    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十年来,滨州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吸引外资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官方强有力的推动。

    十年来,滨州不断加强环境建设,软硬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交通、通信、能源、现代物流、市场等方面明显改善,为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政府层面来讲,滨州一直致力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滨州实行了“一站式”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简化了审批程序,减少了审批事项,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政府的服务功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滨州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进步。同时,全市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普遍增强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了干事创业抓开放的浓厚氛围,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从加快发展的角度筹划谋虑,实施了一系列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开放和发展环境。

    而如今,黄三角大开发更为滨州的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早在去年之前,滨州就开始尝试利用黄三角开发来做对外开放的招牌,吸引外资,同时提高本地企业的知名度,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在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开发战略之前,滨州在北京、香港等地召开多次经贸洽谈会,吸引了多个国家的众多企业参与。

    2009年底,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正式列入国家开发战略,滨州作为黄三角区域内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成为了新的政策洼地,在对外开放上,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黄三角开发不仅提高了滨州的知名度,使得滨州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无形的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滨州的“洼地效应”更是开始显现。

    之前不久,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率领滨州经贸代表团于2010年5月9日至14日赴香港参加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的2010(香港)山东周系列经贸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洽谈签约了一批利用外资大项目,达到了“推介滨州,深化合作,拓展领域,扩大影响”的目的。在这次活动上,滨州市有4个项目参加签约,总投资8.09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86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外界对于滨州——黄河三角洲开发主战场的地位不断认可,同时,也看中了黄三角开发所带给滨州未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撤地设市十年来,滨州对外开放实现了从企业到社会,再到政府、企业、社会与市、县、乡、村各级联动发展的跨越,使滨州整体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单纯利用外资到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促发展,再到促进新兴制造业基地全面发展的跨越,使开放的影响力不断深入;实现了从经济领域的开放到思想观念的开放,再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开放的跨越,使开放成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动力在未来的滨州发展中,将不断壮大。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东营: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下一篇: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日照蓝风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