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 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担忧。 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 导致维修“短寿”的原因,当时负责大桥维修的公司解释称,维修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混凝土还未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 这种“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难免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如此折腾,浪费资源、资金不说,维修过程中还要造成交通堵塞,市民怨声载道。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三桥,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金投入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好,建筑工程质量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据了解,关于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白沙洲大桥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环节的调查。民众期望能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说法。(记者 俞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