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法治频道> 其他 > 正文

黑信贷诈骗不成改威逼 叫嚣不汇钱挖你眼(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9-19 07:22:40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漏洞百出

    低劣骗术牛头不对马嘴

    记者查询“李经理”和“高先生 ”的手机号后发现,两人的手机号归属地分别为成都和上海。让人意外的是,记者看到“李经理”的联系方式也出现在一家名为“昆明商路商务咨询公司”的网站上。该公司和“济南华胜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一样,也是提供贷款业务的信贷公司。只是这次,“李经理”变成了“邓经理”。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整个交易过程漏洞百出,诸多疑点都印证这其实是一个骗局。

    “办事处”子虚乌有

    18日下午,记者在对“高先生”假称汇款的同时,找到了延吉路161号,发现这里其实是一处干休所,而非高某所说的“合丰宾馆”。附近也只有一处“和风宾馆”。记者将情况反映给和风宾馆工作人员后,他们表示非常惊讶。“最近入住率不高,住的也都是在附近工作的,没有南方口音的人在这里办公司。房间隔音不好,你打电话给他,如果真在宾馆里的话,我们就能听到他在里面讲话。”宾馆工作人员说。

    随后,记者拨通“高先生”的电话确认青岛办事处的位置,对方非常不耐烦:“延吉路161号,合丰宾馆,合作的‘合’,丰富的‘丰’,怎么啦?你赶紧汇钱。”电话的一端,不时传来《吉祥三宝》的音乐声,此时宾馆里却非常安静。另外,“高先生”连宾馆的具体位置和名字都没有说对。显然,这里并没有什么“青岛办事处”。

    记者注意到,“高先生”所称的“济南办事处”也并不存在。当记者在“百度地图”里输入“建设中路”时,结果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地点”。不过,济宁市倒是有“高先生”所说的“建设中路金宝迪大厦”。

    网上查不到登记资料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网站上公布的地址是“济南经二路374号”。在济南地图上查询,记者看到该处为“济南市机电设备集团总公司第一分公司”和“易嘉超市”。

    暗访中,“高先生”和“李经理”都称“济南华胜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正规公司,有营业执照。记者在济南市工商局的官方网站“济南红盾信息网”并没有查到该公司的登记记录。

    另外,“李经理”称银行账号是济南的 ,但记者咨询建行客服发现,开户银行为广西南宁市桃源支行营业部。

    一步一步设下陷阱软硬兼施逼人汇钱

    这些网络信贷公司是怎么诈骗钱财的?9月17日,记者暗访发现,这些网络诈骗公司以贷款低门槛为饵一步一步将急需资金的人引上钩,再以先付利息为名诈骗钱财。

    制造“公司业务繁忙”假象

    17日上午9时,记者按照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拨通了公司“李经理”的电话。

    “你是哪里的?办哪种贷款?准备多长时间还款?”电话里,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听到记者的询问,一上来就非常老练地问了记者3个问题。记者假称,自己是青岛的一个大学生,因毕业求职想紧急贷款1万元,一年后还款。电话那端的“李经理”犹豫片刻,称他在全国各地都有“办事处”,随后说出了一个手机号 ,让记者联系青岛本地的“业务员”高先生。

    临挂电话前,“李经理”还一再强调5分钟后才能拨打高先生的电话,因为“最近青岛办理贷款的业务很多,高先生现在在网上签合约,不方便接听电话”。

    之后,记者先后拨打“高先生”和“李经理”的电话,发现两人的电话都在通话状态。

    骗取身份证号等个人资料

    9时15分,记者终于拨通了“高先生”的电话。“什么时候要款?”同样是南方口音的“高先生”简单询问了记者贷款的缘由后,称自己在李沧区书院路附近的广业锦江大酒店。如果确定要贷款,可携带学生证、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到酒店办理业务。记者以再考虑为由挂掉了电话。

    18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拨通“高先生”的电话,他又称办事处设在延吉路161号的“合丰宾馆”,如果有诚意贷款,可携带证件到办事处现场办理,并约好11时30分准时在宾馆见面。

    不想大约10分钟后,“高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要先验明记者身份,让把身份证号和学生证号先发过去。“我们是正规公司,你把信息发给我,我把公司营业执照的号码发给你。”为让记者“放心”,“高先生”表示还可以和记者交换信息。

    当记者把证件号码发给对方后,“高先生”却只给记者发了一个该公司网址的信息。“高先生”称营业执照在公司总部,打电话询问不方便,从网站上也能看到公司的“实力”。

    骗取利息“考验贷款诚意”

    随后,记者表示要去“青岛办事处”递送材料。此时,“高先生”却称必须先交上1000元的利息款,以考验记者的“贷款诚意和还款能力”。“你一个学生妹也没钱,待会儿给我响一声电话挂掉我再给你打回去。”“高先生”“体贴”地说。

    果然,当记者拨打“高先生”的电话时,刚响了一声对方就挂了,并立即打了来。记者表示可以带利息款和材料到宾馆,没想到他却又称“他只负责送款,自己不能经手利息款”,让记者把钱打入一个银行账户。

    见记者迟疑,他又给记者做起了思想工作:“学生妹,我是为你考虑,你打车来宾馆得花多少钱啊,而且你又不熟悉路况 。都给你省下打的费和电话费了,你不必担心。”随后,“高先生”给记者发来一个户名为“李士冠”的建行账号,称“这是济南总部的账户”。发完账号后 ,他还特意打电话提醒记者:“同行汇款一分钟就到账,一定不要跨行汇款,不然到账得 2 个小时,耽误签合同。”

    暴力威胁“客户”马上汇钱

    18日中午12时许,记者假称已经到银行汇款。“高先生”询问了记者的具体位置,称立即开车把款项和合同带过来。记者回答自己在宁夏路一大型超市。“哪个超市?我车里的导航怎么搜不到?”记者就此对“高先生”是否在青岛表示怀疑时,他当即说“搜到了,搜到了,这就过去。”5分钟后,“高先生”称已经到达超市门口。在随后的两个小时里,他不断打电话催促记者汇钱。记者都以排队为由进行推脱。

    14时16分,“高先生”拨通第10个“催款热线”。记者解释说,汇款时因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不要上当,所以正在犹豫。“你就说给公司账户里打钱,关他什么事!”电话里,“高先生”表现得非常“生气”,还批评银行工作人员“多管闲事”。最后,他还不忘“传授”记者经验:“赶紧躲开银行工作人员,去ATM机上去转账”。

    “银行排队的人太多了,不办了。”听到记者如此回答,“高先生”恼羞成怒:“等了你两个小时,都不把钱汇过来!我把贷款和合同都从公司提出来了,你说怎么办?我手里有你的身份证号,完全可以把合同签了。如果你再不汇钱 ,我就派人到学校里挖了你的眼珠子。你信不信?有本事你别关机。”电话里,“高先生”一再威胁记者。

    记者挂了电话后半个小时,突然又收到对方的短信,一会儿称记者没资格挂电话,一会又委婉地向记者“道歉”,称“处处替你考虑你还误解我”,让人哭笑不得。

    再交锋 俩骗子演戏换汤不换药

    18日下午3时许,本报另一位记者假称自己是济南人,想贷款6万元买房,用另一手机号再次联系到“李经理”。“李经理”当即表示,该公司总部在济南的“建设中路金宝迪大厦”,并让记者联系济南的“业务员”。

    记者看到他给记者发来的联系方式,竟然是青岛的业务员“高先生”。记者短信称,并没有找到公司总部。“高先生”批评记者对地形太不熟悉,可以先到铁运宾馆见面。和上午的交易如出一辙,“高先生”随后又称必须先交3600元的首付利息。而给记者发来的账户,也是户名为“李士冠”的建行账号。

    ■专家

    网上贷款信息千万不要轻信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种诈骗手段和常见的很类似,关键是市民要提高警惕。”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孔姣提醒说,正常情况下办理贷款的手续是很严格复杂的,都需要用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抵押担保。

    因此,市民不能嫌麻烦贪图一时方便轻信网上的贷款信息。如果急需周转资金,应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或者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提醒

    贷款骗局有6大特点

    近来,“拍拍贷”、“易借通”、“红岭创投”等“借钱网站”风靡网络。记者了解到,岛城也有类似网站。这种“网络借贷”网站均称只提供借放贷平台,而且对于网络贷款骗局,它们也都表示出“深恶痛绝”的态度。记者注意到,很多网站在首页上都提醒网络用户提防骗局,还有一些网站总结了网络贷款骗局的6大特点:

    1、公司名头比较大,所谓的“诚信集团”“××贷款集团”“××贷款集团公司”等,这类公司根本不可能存在,工商部门也不可能允许此类公司名称注册。

    2、没有办公地址,也无法提供真实的公司营业执照和个人身份证。

    3、广告信息中一般只提供手机号及联系人,通过手机号码查询可看出发布者集中位于国内少数几个省份。

    4、放贷条件容易,不需抵押也不需查看收入情况,基本上是一个身份证就可以贷款。

    5、当求贷者动心后,骗子们会利用各种理由要求先收取费用,比如“利息、律师费、核实费、保险费、手续费、保证金”等。

    6、当求贷者先付费后,发现骗子的手机再也拨打不通,甚至某些求贷者不知道对方的公司、个人姓名,身份证,甚至连对方身处何地都不知道就已经上当受骗。

    ■链接

    对“借贷网站”也要擦亮眼睛

    借助网络的“民间借贷”方式由于自身具备的“办理快、利息高”等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借放贷者的欢迎。但同时“网络借贷”存在高利息和虚假性,容易出现借贷人“赖账”情况。由于目前民间借贷网站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因此,市民应该擦亮眼睛。

    国内一家网络借贷网站不乏因赖账被列入“黑名单”的借款者。据《信息时报》报道,青岛的拍拍贷放款者Fendy已碰到了好几个借款者都是这种情况:“成功借款五六次,只有一两次是还清的,然后就是不断地发标借钱。”

    18日下午,记者在该网站“借入者未按期归还网络曝光”一栏里看到,自2008年以来,该网站已有60余名“赖账者”。记者试图按照上面的方式联系借款者时,语音提示手机为关机或停机状态。“我的个人信息被窃取了,后来网站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自己背了5000元的贷款。”淄博的刘山川也在黑名单之中。网上信息显示,其逾期未还本金2889元,逾期737天。刘山川称虽已经报警 ,但其详细信息仍挂在网上。对此,他也非常无奈。 本报记者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投资公司职员抢劫行窃 喜欢偷女性内衣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