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中共十八大前调省部级干部 文科背景得到重用

1
青岛新闻网 2010-09-15 16:12:48 中安在线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接任者的“难题”

    深入企业、农村、建设工地和市政管理部门调研,会见世界银行行长……

    贵州有识之士关注着代省长赵克志的一举一动,既期待又紧张,他们不知道这位同样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代省长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在他们的印象中,同样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刚刚卸任贵州省省长的林树森,曾带来一系列发展理念,令人震惊。

    林树森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200

6年7月,从广州市市委书记一职升任贵州省省长。

    长期在广东工作,主政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发达城市广州十年之久的林树森,素来重视经济发展,以思维敏锐周密、作风雷厉风行闻名。在当时,这也是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中央委以其带动贵州发展重任的重要原因。

    中央冀望倚重林树森多年在发达地区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果然奏效。

    2006年6月,林树森到贵州的第一把火,就是谋划修建贵州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2007年3月,广东、广西、贵州达成一致意向,修建总长约820公里的贵广高铁。按时速250公里设计,预计投资180亿元,建成后,从广州到贵阳只要4个小时。

    2007年11月28日,贵广高速贵州境内的贵阳至水口段开建,贵州省首次采取完整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和管理这条公路。贵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可极大程度地打破制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尤其是打破阻碍贵州连通华南沿海地区的物流瓶颈。

    除上述两大跨省交通大动脉外,林树森还主持规划贵州省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促成开工建设一批二级公路,以及2000公里通乡油路、10000公里通村公路等工程。

    与此同时,2006年年底,仍是贵州省代省长的林树森,就以贵州省政府名义邀请相识多年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率团考察贵州。一时间“七彩贵州”的声名响彻香江,黔港经济合作提速更是不在话下。

    2007年11月,林树森第一次以贵州省省长身份带队赴广州招商,不负重望,满载而归。除此之外,在黔做官的林树森,每每回到广州,都要召集当地媒体记者,热情推介“贵州优势”。甚至当年主政广州时一向不鼓励市民投资买房的“林书记”,却一再建议广东人和香港人到贵阳买楼置业。

    当地官员评价说,林树森到贵州这几年,做实事说实话,的确给贵州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特别是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思路非常清晰,重点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很见成效。

    作为林树森的接任者,赵克志自然被寄予了厚望,压力也可想而知。

    观察人士认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强、推进工作力度大,受到中央好评的赵克志,从其到任后的行动来看,很值得期待。

    东部高官在中西部

    就在刚刚履新的赵克志等人备受关注的同时,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最近也频频被海内外媒体所关注。

    连日来,李鸿忠率领的2010鄂港粤经贸洽谈会,正在粤港两地隆重上演。“李旋风”所到之地,粤港两地政商高官、大佬纷纷高规格出面接待。

    诚然,作为中部地区重量省份行政长官,理应如此规格。另一个原因则是曾经在广东为官近二十年,先后担任过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长、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在粤港两地积聚的超高人气。

    《法治周末》发现了另外一组有趣的数字:2007年年底,李鸿忠从深圳市市委书记一职履新湖北省代省长,当时,湖北港资企业的数量接近2000家,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二位;而湖北电视台最新的一则新闻显示,湖北的港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6800家,是华中港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其中,作为省长,李鸿忠个人到底起了多大的推动作用,无法计算。但是,长期在发达地区担任主要领导所锻炼出的开拓能力和开阔视野,以及当年力撑深港合作时积累的广袤人脉的作用,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和李鸿忠“毗邻而居”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因其正极力倡导的“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也正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去年11月底,在卢展工从福建省委书记调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消息传出时,观察人士已经预见到河南必将诞生更能提振人心的新发展战略。

    主政福建多年的卢展工,当年一手促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被福建人亲切称为“卢海西”。

    “把东部地区的官员调到中西部任职,实际上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极为关键的一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法治周末》表示,东部高官到中西部去任职,除了带去相对开放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更广袤的人脉之外,很容易找到东部和中西部合作的互补优势,加速东西部发展。

    汪玉凯指出,东部有先进的生产理念,成熟的生产模式,而中西部有丰富的资源,东部高官到中西部之后,比较容易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提出合作双赢的发展项目。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部官员到了中西部都能成功,毕竟个人的魅力不同。”汪玉凯同时强调,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个人的作用也不可替代。

    从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可看出些许端倪:中央实际上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在不断地调整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官员到中西部去任职。

    “这种经验总体上是成功的。”汪玉凯表示,本轮人事调整,出现了多位经济重镇高官调任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既表明了中央注重地方领导班子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解读,又可以认为是对上述经验的进一步推广。

    中组部新政:六十名司局级京官任职地方

    “挂职”与“任职”,一字之变,内涵却大不相同。挂职的临时性、短期性,让不少挂职干部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地方;任职,就需要官员真正在地方上主持开展工作,对于领导才能来说,既是锻炼也是考验

    中组部正在试点实行新的司局级官员任用制度,将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选调一批正局级干部任职地方副市长或副书记。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境内外媒体关注,关注的焦点则是此次京官成批空降不再是“挂职”,而是“任职”。

    有评论说,中组部酝酿此举是一次“试水”和“前奏”,表明国内干部交流工作正在提速。

    据了解,今年中组部选派到地方去任职的官员名额是60个,目前中央直属机关的司局级官员大约有2000人,选派60名大约占5%。而有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透露,今年只是试点,以后还会不断增加,每年不少于120名。

    此次司局级“京官”任职地方,背景则是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去年底,中央发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党政干部选拔凸显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导向。

    今年5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干部学院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而上月初,中央直属机构和各部委将派出60名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无疑是中央关于“到基层去”的又一重要部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京官作为“交流干部”去地方,一直是中央培养干部的常规政策。而此次中组部政策中,出现了一个变化,即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一字之变,内涵却大不同。

    挂职的临时性、短期性,让不少挂职干部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地方。甚至有专家直言,“挂职干部大都只任虚职,时间又短,很容易成为官员捞取政治资本的一个手段”。

    任职,就需要官员真正在地方上主持开展工作,对于领导才能来说,既是锻炼也是考验。而且京官到地方任职的“换位体验”,也有助于了解基层的情况。但是,京官任职地方也有自身弊病:地方干部上升渠道受到挤压;任职干部容易急功近利,影响到基层工作作风。

    干部培养模式究竟如何才更为合理,仍有待探索。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谢亚龙案大得令办案员吃惊:操纵官哨索贿国脚
下一篇:质检总局公布50种不合格卫生纸 常用将可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