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城内的卖唱人、沿海一线的街头画像人、酒吧里的驻唱歌手……每当青岛进入旅游旺季,这些流浪艺人就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用自己掌握的技艺来谋生,他们中有人已经流浪于多个城市,又或者只是流浪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不经意间。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 “流浪生活”有怎样的辛酸苦辣?早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流浪艺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新闻核心 1998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泰坦 记者探访 8月11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八大关花石楼下的林荫道上,大约10年前,这里是青岛街头画像人数量最多的地方,狭窄的人行道上往往挤满10多张画板,生意好时甚至要排队才能找到合适的画像师。如今,虽然街边依然悬挂着一排早已画好的人物肖像,但路边却只有3名画像人在招揽生意。 10分钟内完成素描像 记者在这里找到46岁的画像人李平,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眼前的顾客,手中炭笔在素描纸上沙沙地划动着,很快就勾勒出画像女士的面部轮廓。 大约10分钟,一幅画像就已完成,写上时间、地点后,李平将画像交到顾客手中。“脸上怎么有块阴影啊?”画像的女游客提出疑问,李平解释:“你笑的时候,脸部肌肉形成一个酒窝,这是个细节,画上会比较像。”女游客又端详了一会,问同伴“像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高兴地付了钱,并加钱请李平帮她为画像覆膜,方便保存。看到顾客满意,李平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浪漫电影打免费广告 在街头画像这一行当究竟何时开始出现,已很难找到明确答案,但这一行何时生意最好,几名画像人却都给出一个答案。“1998年啊,当时电影院里放《泰坦尼克号》,我们这行一下就火了!”在一浴附近木栈道上画像的老陆颇有兴致地说着,电影里男主角杰克为女主角露丝画出的那幅画像,给他们这群画像人免费打了个大广告,不少影迷梦想同样的画像,街头画像人的生意进入黄金期。 “最多时,花石楼下有超过15名画像人。”画像人老孙回忆,那时不仅全国各地的游客到青岛要画上一张,就是不少本地人也愿意坐到这里,享受一把明星的待遇,在这里画像的师傅还有不少来自外地。“那时一张画像要价20元,生意比现在好的多。”老孙说,除了花石楼外,栈桥景区也有不少人在街头画像。 相机“逼着”画像下岗 从那开始的两三年时间里,街头画像这行一直很不错,可从本世纪初开始,数码相机日益普及,街头画像生意变得惨淡起来。“你别看照相和画像不一样,但有了这个替代品,画像的买卖就难干了。”老孙说,他看报纸上说,一年到青岛旅游的人数超过30万,他自己寻思,就算是100个游客里有一个人愿意画像,那买卖也不错,可现实中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除了数码相机的普及,老孙自己还总结了几个原因。比如木栈道的建设,不少游客从二浴到这里,顺着木栈道就走了,根本不从花石楼这里走,又比如现在花石楼附近不让停旅游大巴,导致从这里经过的游客数量锐减,再比如城管部门的监管不断加强,留给他们这些街头画像人的空间越来越小。“总之现在这个买卖很难干,不赚钱,就是当个爱好在这画。”老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