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胶南新闻网> 人文胶南 > 正文

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

来源: 2010-08-09 09:22:11

    最早诞生于原始社会的神话,经奴隶社会的修饰,后经先秦典籍记载,随之流传于世。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结晶,亦是当今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看来它是荒诞不经,令人难以相信,但它确实是当时历史折射的影子,历史学界可从神话中撷取重要的研究资料。它用考古资料加以印证,不少的神话可以成为真实的历史。

    地濒东海之滨的琅琊,何故能吸引秦始皇来此东巡,并长时间逗留和修筑琅琊台,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作试探并征得方家教正。

    “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后;殷尚白,选在红日当顶时举行;周尚赤,习惯于早晨和黄昏时祭日,此时太阳呈红色。但周代以“天”为最高神,日神之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时节进行祭祀,特别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日于郊外,仪式异常隆重。遇有日食,瞽人乐官进鼓击之,啬夫驰聘取币以礼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百役,上下一致奔走数日。这种仪式在解放前某些地区依然流传。《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楚辞•招魂》载:“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王逸注:“代,更……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十日并在其上,以次更行。”《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行,万物皆照。”《淮南子•本经篇》:“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1971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画,画面上所绘的大太阳及其下面扶桑树枝叶间的八个小太阳,合计是九日比较接近古籍所载之“九日居下枝”之说。《拾遗记》记录了一个情节动人的神话故事:少昊的母亲名皇娥,住在美玉建筑的宫殿里,她夜纺织,白天乘木筏游在长着穷桑的水滨。有位容貌绝世的神童,自称是白帝的儿子,从天上降临水边,与皇娥游玩,奏起优美动听的音乐,在木筏上漂游,忘了回家。穷桑,即生在西海之滨的一株高大的桑树,直上天际,叶为红色,桑椹是紫色的,一万年才能成熟,人吃了长生不老。神童与皇娥泛游于海上,用桂枝做桅竿,纺织香茅当作旗帜,用玉石雕成鸠鸟安装在桅竿顶上,说是鸠鸟知道四时的风向。所以《春秋左氏传》曾说鸠鸟(伯赵)是司至的官。如今屋顶上装放的“相风旗”,就是玉鸠遗传下的仪象。神童和皇娥并坐在筏上弹起瑟,二人唱起歌曲。  后来,皇娥生了少昊,号称穷桑氏,又号金天氏。这时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号为凤鸟氏。

    《拾遗记》是晋代王嘉撰写的,他说穷桑在西海之滨,这是汉代以后说法。古代神话中的这株桑树,也叫空桑、扶桑、若木,是生在东海之滨的。《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

    古代东夷各氏族大都是以飞鸟为图腾,从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出土的鸟形双鋬鬶、鸟形盖纽可以看出,东夷氏族是崇拜鸟的,为少昊族是鸟图腾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古史传说中最著名鸟类氏族图腾的领袖是舜,他是鸟图腾的化身,舜是鸟头人身的天神。战国时的思想家孟轲说:“舜,东夷人也。”《山海经》说,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之国。羲和是个女子,也是帝後的妻子,她是十个太阳的妈妈,她每天都在甘水的深渊为太阳洗澡。这些虽是古代神话,但它说明了人们普遍部认为太阳是从我国东方大海里升起的,这里的先民对太阳崇拜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古文献记述:舜耕于历山,陶于海滨,渔于雷泽。其实“历”有经历之意,这句话应作“舜历山而耕,靠河居住制陶,在湖湾大泽中渔捞”而解。《孟子•离娄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此正指出这样一件事实,舜生于诸冯,诸冯在今诸城一带,历山而耕,沿泰沂山系南侧向西迁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在河南鸣条一带定居,这就是泰山都阵的来历。可见泰沂山南系文化的独立性是有深远的历史根蒂的。我国古代有莒氏部落,其活动范围,北起胶东半岛漫延相属苏北沿海,是我国东方濒海地区海洋文化发达的地带,是先周时期莒氏部落活动、建国的区域,它是重要的文化亚区。这里古代人口稠密,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脉络清晰,自古至今从未间断;其文化有独特个性,器物的演变有自己的规律可循,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三代礼器(制)来源于东方。”  莒地先民最早崇拜太阳并有历史的传承,大量考古资料可以佐证。胶县三里河、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杭头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均出土器形硕大的灰陶大口尊。笔者认为此器应是祭祀之礼器,其形制和所饰篮纹都一致,其胸部刻有释图象文字二十余个。对这些文字的研究,当首推于省吾先生。继则唐兰、李学勤、高明、裘锡圭等。于、唐两位先生肯定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这些大汶口文化中的陶文,就是古文字最早的最直系的源头。有的陶文涂朱,似有一层神秘色彩。从陶文的形体、结构来分析,可分为气象、植物、工具、武器、制陶等数种。  陶文"",于省吾先生释“旦”。其型像日、云、气、山组成。“早晨云气承托着太阳出在山上,形容早晨宛然若绘的旦明景象。”是由太阳离山而得知。它指的是早晨日出的景象。在少昊时有玄鸟氏为主管春分和秋分的历官,叫司分者。《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描述在夷地叫旸谷的地方于春分时祭祀日出,那时傍晚南方中天星象为“鸟”星。判断春、秋分不能用物候,只能采用天文观测,如在部落居住的地方有突出山峰,只要选择观察点得当,在山峰正西方向选择一观测点,在春分时就能看到陶文“”所示景象。发现需漫长的岁月,最初人们登高望远,逐渐地发现了日出山峰顶正是春播良机,并在春分那天举行宾祭,祭祀日出和春分的来临。

    笔者为了验证这个判断,在春秋分季节曾十次去出土陶文的陵阳河和朱家村遗扯发掘地中央进行考察,观察日出现象,证实寺崮山山峰和屋楼崮是春分日出参照目标,春分到来之时,太阳即出在山巅之上,由此判断“陵阳望春”、“屋楼春晓”无疑是陶文所描绘的景观。  中国古代关于日月出没于山峰的记载大量见之于《山海经》之中。《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中各有七条日月升起和下落的山名。诸城市前寨遗址发现过一个刻有陶文“”的残片,其文虽残,但和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出土的陶文十分相似。它绝非是偶然的巧合,因这三处遗址相距数百里,只能证明这种陶文在东夷之地已较普遍地应用,并已约定成俗。它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山作为参照物,用以确定不同季节的日出方向的又一物证。   地处东海之滨的琅琊山,群峰秀丽,站立主峰可望茫茫大海,吞云吐雾,气贯长虹。在风和日丽的早晨,登上琅琊台可看到碧海蓝天红日东升的景观。现在琅琊之西,虽尚未发现“”陶文,但可以判断,琅琊山古代亦是一座用日出方向确定四时的神圣地方。这里昔有秦代建筑的“四时主祠”可以为证,当年秦始皇东巡琅琊并在此筑台作长期逗留,是有几种原因:  其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而在称帝后三年即来东夷之地亲巡,去峄山,泰山、琅琊等地封掸祀山川,刻石立碑以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因东夷古代文化发达,东夷先民自古就造反性强,亲巡远方黎民予以安抚,并顺其民俗民意巩固其统治政权,以展雄风。

    其二,中国华夏民族自古就崇拜太阳,视太阳为至高无上的神。特别是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就这些神话故事,再用近年来东夷各地出土的图象文字“”相互印证,使这些神话就会成为真正历史。崇拜太阳不仅在中国民间流传,而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文献记载,历代帝王祭日活动仪式异常隆重。北京日坛,明代所建,坛面初为红琉璃,日坛西向,以象征太阳从东方升起之意。它是明清皇帝举行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每年春分日出时(寅时)行祭礼。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传。当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当他登山眺望,澄碧空明,海天一色,波澜起伏,红日跳跃,冉冉升起。宜人景色,平生首见。崇敬太阳,油然而生,高筑神台,以祭日出,敬授人时,这应是他修建琅琊台的原因之一也。

    其三,《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琅琊山东临黄海,俯仰万里,海涛变幻,龙跳虎卧,气象恢宏,水木清华,环境绝幽,隔海相望,诸岛屿出没于水中,真乃仙境也。故秦始皇留连忘返。

    同时,琅琊湾是天然良港,是我国五大古港之一,具有湾静水深,不冻不淤的优点。自古就是我国陆上交通与海上交通的枢纽,是我国与朝鲜、日本等国各种物资吐纳集散之地,更是船舶活动的根据地,在航海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屡次东巡,主要是为绥靖东夷区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但他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贪恋名位的私欲而拜神求药。他所进行的宗教迷信活动,亦是受齐国方士怂恿的结果。公元前219年,他为求延年益寿之药物,便听信琅琊方士徐福上书: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往求。始皇乃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遂不返回。传说徐福居住的地方就是日本的熊野浦,至今那里还有徐福的坟墓。

    关于徐福赴日之传说,中国《史记》、《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有记录;日本的《神皇正统记》、《异称日本传》、《续风土记》等书也有记叙。这饶有意义的事迹,还有待于中日学者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东夷之地从古相传,自有其原始信仰,它就是对太阳神的崇拜,而在民间尤为盛行,这就是古代海滨之地--琅琊人目睹风云变幻,惊涛巨浪,已为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慑,以为神秘莫测,且又常在大海中捕捞航行谋生时,有时不幸舟覆人亡,也易产生祈祷天地神抵保佑的信念,这种原始宗教的产生蔓延不是偶然的。

    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一带,是太阳神出现并赐福下民的圣地,古史传说把崇拜太阳的羲和族人给神化了。

    许多学者指出,大汶口文化就是少昊文化。著名考古学家给笔者信中说:“泰山是大汶口人的神山。莒县一带就是大汶口人重要的祭祀区域,”用史籍和考古资料对这些古代神话进行印证,可能汤谷就在东海之滨的琅琊一带。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这种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事业。东海之滨的夷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秦始皇于其二十八年,自以为统一改制,代表“水德”承运,已经达到了向天报功告成,得到上天承认的时候了。于是率领千乘万骑巡行东方,到海滨琅琊祭祀日神,并为徐福由此东渡求仙药而祈祷。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徐福东渡考略一
下一篇:琅琊台遗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