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安徽宿州市曹村镇居民于泉一家在公路边开了家小卖部。从当年起,对面镇政府工作人员就不断到店里拿烟拿酒然后打白条,到1999年已欠下十万多元。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于泉一家拿到的只是一沓签了字没能报销的发票。对此曹村镇镇政府表示,镇里财力有限,只能是每年年底还一千多元。这样下去,需要100年才能把钱收回来。(8月3日《新安晚报》) 选在镇政府对面做小买卖,自然图的是“大树底下 《康熙大帝》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唱的是一代帝王的豪迈壮志。可一个本分经营的村民为了兑现镇政府的白条,恨不得“向天再借一百年”,却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苦涩。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泉一家来说,要想全部收回这笔钱,恐怕得发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精神,三代人接力,坚持每年向镇里讨要这1000多元,直到还完为止。只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等不可预知的因素,镇政府宏大的百年还款计划,几乎就是一个难以充饥的画饼。 新闻中说,镇里人拿酒拿烟的时候都说为了公干。这些烟酒究竟有多少用于公干,我们却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老百姓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果没有能力支付,就别拿人家那么多东西。打着公事的旗号去消费,凭着公家的信誉打白条,已经是错了;如今镇政府再以“财力有限”挤牙膏式兑现白条,更是错上加错,这样的“变脸”游戏玩弄的不只是被赊账的村民,还有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试问,如果给于泉一家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们还会在镇政府对面开小店,跟镇政府的人做买卖吗?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随着媒体的报道,于泉一家人手中的一沓欠条也许会得到更好的兑现。不过,我们的反思却不能随着个案的解决而停止,我们更应当思考这一案例对今日的镜鉴。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政府打白条现象过去很常见,一些地方还带来严重的债务问题。追其根源,一方面在于当时迎来送往的接待任务繁重,另一方面跟当时乡镇财政预算缺乏有效监管也不无关联。一些干部随意开销没有节制,甚至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何规范基层政府的公务支出,加强财政支出监管,乃至建立债务责任追究机制,便是这起“黑色幽默”留给我们的未尽思索。(张涛) |
上一篇:“直播门”不应一味谴责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