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

1
青岛新闻网 2010-07-28 14:40:42 青岛新闻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推进理论的大众化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 华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紧紧围绕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七个怎么看”,对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有关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

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通过初步学习,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问题找得准。

    如何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满足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是宣传思想工作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群众,推进和实现理论的大众化,首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回应人民群众的实践需求,解答人民群众的思想关切。相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来说,普通群众更关心的是自己身边的问题,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七个“怎么看”》在选题上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所回答的七个问题都是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以往相比,问题抓得更精了、更准了,这有助于把问题说得更细致些、更深刻些。把这些问题在理论上讲清楚了,人民群众就会减少一些困惑和疑虑,增添一份理性和信心。因此可以说,这本书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惑的责任意识。

    第二,内容写得实。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工作中要改进文风,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学养,还要求作者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透彻明了地把理论传递给广大读者。《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实现了理论宣传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高超的理论驾驭和表达能力。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最受干部群众欢迎的理论辅导读物。

    第三,形式搞得活。

    “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成功典范。从2003年推出第一本理论通俗读物《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起,经过2004年推出第二本理论通俗读物《理论热点18题》,到2005年形成“理论热点面对面”的固定模式,前后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七个“怎么看”》在保持前几本读物一贯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照片和图表来体现。通俗不等于肤浅,浅显不等于浅薄。这本书坚持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不摆架子,不兜圈子,不说空话。说话有根有据,不遮掩,不回避,不浮躁,不虚夸。《七个“怎么看”》进一步实现了理论与群众“零距离”的“面对面”,进一步凸显了其鲜明的百姓视角、百姓立场、百姓话语、百姓情怀。

    第四,道理讲得透。

    实现理论大众化,最根本的是如何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讲得透彻明了,引导群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科学理论要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所接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最终还在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七个“怎么看”》这本书,不仅提出和阐释了七个“怎么看”的问题,更详细解析和回答了七个“怎么办”的问题。如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既说出了自然、历史原因,也分析了政策、体制等因素,全面客观,科学可信。如对于房价过高、分配不公等问题,既分析了体制、机制、制度等深层次原因,也通过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解读,对各方面实际工作进展和成效的交待,对解决问题的前景的展望,使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激发同心同德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热情和干劲。

    将理论创新和理论普及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实践,把“热点”当作检验理论的磨刀石,在“面对面”中走进群众的内心,在“怎么看”中彰显科学理论的魅力,《七个“怎么看”》在这些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七个“怎么看”》这本书一定会受到更加热烈的欢迎,因为它是名副其实的为老百姓写的书,是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好书。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像《七个“怎么看”》这样的精品通俗读物,满足各个层次干部群众的对理论学习的需求。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