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调结构、上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青岛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立足胶州湾,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科学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划,形成“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环湾型城市发展格局。 目前,已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推进环湾重要节点和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去年4月视察山东及青岛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出台了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初步编制完成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主要目标是,依托青岛的海洋科研教育实力、资源禀赋优势,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努力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确立优势,努力建设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去年下半年以来,成功举办了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启动了蓝色经济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5.3%。 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围绕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坚持发展服务业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品牌经济、壮大民营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五个结合”,突出抓好服务业聚集区、大企业大项目、知名品牌“三个载体”,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九大重点产业。2009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服务业重点行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科技、旅游、商贸等行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15%以上;各类展会活动达103项,增长15.7%。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主导产业抓集群、传统产业抓升级、新兴产业抓规模的思路,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青岛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入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等3所科研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个数达到17家,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一。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等20多项产业关键技术实现突破,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 今年上半年,我市成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高速列车产业基地等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6.5%,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009年,新建排水管网265公里,投资额超过前十年总和。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05万平方米,增长41%。完成第二条入市天然气管线工程,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以上。国家和省确定的“十一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低碳经济实验区规划前期工作加快启动,与美国和欧洲等大公司在低碳项目规划、资金、政策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4.9亿元,增长13.9%。粮食总产、夏粮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县域产值过10亿元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63%的行政村达到“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 |